松乡文集
十卷。元任士林(1253-1309)撰。一名《松山先生文集》。士林字叔实,号松乡。奉化(今属浙江)人。以郝天挺荐,授安定书院山长。“此集所录,碑志居多,大抵刻意摹韩愈,而其力不足以及愈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元至正四年(1344)江浙行中书省刊本(缪誉孙藏)。前有赵孟頫撰写墓志及京兆杜本序。另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(北京图书馆、北京大学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均藏有清抄本)。
十卷。元任士林(1253-1309)撰。一名《松山先生文集》。士林字叔实,号松乡。奉化(今属浙江)人。以郝天挺荐,授安定书院山长。“此集所录,碑志居多,大抵刻意摹韩愈,而其力不足以及愈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元至正四年(1344)江浙行中书省刊本(缪誉孙藏)。前有赵孟頫撰写墓志及京兆杜本序。另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(北京图书馆、北京大学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均藏有清抄本)。
一卷。清牟应震撰。此书成于《毛诗古韵》之后。《古韵》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成于乾隆十六年(1751)。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六月,成于同年七月,历时一个半月。书前有序,以为《诗经》
十三卷。清刘廷玑(约1676年前后在世)撰。刘廷玑,字玉衡,号在园。汉军镶红旗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由荫生累官至江西按察使。其诗以陆游为宗。曾自记有人评其诗曰:“此亦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而未纯者”。亦自认为
前集六十九卷,后集八十一卷,续集五十六卷,别集九十四卷,外集六十六卷。南宋谢维新(生卒年不详)、虞载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谢维新字去咎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太学生,自署曰胶庠进士。虞载字子厚,与谢维新同
二卷。宋乐史(930-1007)撰。乐史字子正,抚州宜黄(今属江西)人。初仕南唐,入宋赐进士及第,官至水部员外郎,是北宋文学家、地理学家。著有《广卓异记》、《诸仙传》、《太平寰宇记》等书。此书系采辑《
十六卷,清曹抡彬纂修。曹抡彬,字炳庵,贵州黄平人,进士,曾任雅州府知府。雅州府志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由知府马秉慧创修。康熙六十年(1721)知府杨文彬增辑,皆未及成书。雍正七年知府张植,踵事编纂
十八卷。清王棫撰。王棫字凝斋,福山(今山东福山)人,生卒年不详,清乾隆元年(1736)举人,曾任湖北当阳天门知县。《秋灯丛话》为笔记小说,系作者多年见闻累记而成。与同类笔记不同的是,该书不甚涉及重要人
十卷。清李念慈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念慈,字屺瞻,号劬庵,泾阳(今陕西西安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。授直隶河间府推官。改新城知县。康熙十八(1679)荐举“博学鸿词”,未入
二卷。清方宗诚(详见《读论孟笔记》)撰。宗诚于《读论孟笔记》中对朱注不少违,又以其所疑而待质者为《读论孟补记》,非补前书,乃别有所发明。书中如“至于犬马皆能养”用包咸注,以犬马比人子;“事父母几谏”谓
七卷。明李攀龙(1514-1570)编。李攀龙字于麟,号沧溟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授刑部主事,累官至河南按察使。主张“文必西汉,诗必盛唐”,与王世贞等并称复古派“后七子
八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撰。其生平籍里详见《南车草》(辞目)。是书内容,卷一至卷二为赋、古体诗,辑《太极图赋》、《平蜀诗十三章并序》等五十四首;卷三至卷七为今体诗,辑《夏日瀛台侍直纪事六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