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毛诗通说

毛诗通说

三十卷,补遗一卷。清任兆麟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兆麟原名廷麟。字文田,号心斋,又号竹居,江苏震泽(今属江苏吴县)人,一说武原(今江苏东南)人。诸生,嘉庆元年(1796)举孝廉方正。兆麟幼承家学,博闻敦行,工诗,善古文,为王鸣盛、钱大昕所重。著有《竹居集》十三卷、《述记》四卷、《毛诗通说》三十卷、《春秋本义》十二卷。据书前自序知,兆麟学诗所从之师宗序说,且以为序说近古而可征,故解诗必以序说为准。兆麟治诗,谨守师传,故此书言诗亦主序说。虽每篇备刻诸儒之论,而罕有阐明己见者。或有己见,如《文王》诸篇,亦属空言说经,非为治学之道。此书有乾隆间映雪堂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宋四六话

    十二卷。清彭元瑞(1731-1803)编。彭元瑞字掌仍,一字辑五,号云楣,江西南昌人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、赠太子太保,与纪昀齐名,同为乾隆时名臣。著有《经进稿》及《

  • 易经辑疏

    四卷。清黄家杰撰。黄家杰,江西临川人。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,认为这是邵子之易,不是羲、文之易,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。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、卦综,胜于卦变,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。其自序称,“来易恐不近于举业”

  • 思古斋石刻

    一卷。疑为宋蒋永仲刻,后有明张登云跋,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。该石为明嘉靖八年(1530)村民耕地掘得,《兰亭序》和《黄庭经》分刻于石的两面。帖首有“思古斋石刻”五篆字;《兰亭序》首有“唐临绢本”,尾有“

  • 花语山房诗文小钞

    一卷。附《三重赋》一卷。《燕京赋》一卷。清顾成天(约1722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成天,字良哉,号小厓,上海(一作娄县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应试为诸生、举人、进士,授编修。是集乃雍正中(1730-1731)

  • 经义图说

    八卷。清吴宝谟(生卒年不详,嘉庆间在世)撰。宝谟为安徽桐城(今桐城县)人,生平不详,所著除本书外,尚有《淡远轩诗集》三十卷。本书卷首例言说:“尝见六经图拓本,相传朱子所订,不知石碣藏于何地。后至京师,

  • 四书蠡言

    七卷。清谭光烈撰。谭光烈,字松门,江苏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是书首有黄之晋、勒方錡、萧枢序及光烈自序凡例。又有读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各若干则。黄序称“其究心宋学,而不为宋学空虚之谈,

  • 雪洲文集

    十四卷。明黄瓒(1455-?)撰。黄瓒,字公献,仪真(今江苏仪真县)人。明成化二十年(1484)进士,累官江西右布政使,历山东巡抚,终官南京兵部右侍郎。著有《雪洲文集》。此集系其子黄襄所编刻,凡十四卷

  • 震川文集初本

    三十二卷。明归有光(1506-1571)撰。有光,字熙甫,后人称震川先生。是编为其子子祐、子宁所辑。前有万历三年(1575)周诗序,即所谓昆山本。其中漏略尚多,故其曾孙归庄又裒辑为四十卷,而有光之文始

  • 宛委山房诗集

    不分卷。清曹仁虎(1731-1787)撰。曹仁虎,字来殷,号习庵,上海嘉定人。乾隆年间进士,官至侍讲学士。工诗,著有《六书转注古义考》、《七十二侯考》、《宛委山房集》、《蓉镜堂文集》、《曹学士遗集》诸

  • 冶城客论

    二卷。明陆采(约1495-1540)撰。陆采,字子元,号天池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少为校官子弟,性豪荡,好远游,不治举业,以善曲擅名。著述有《明珠记》、《南西厢》等多部。《冶城客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