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书音义

汉书音义

三卷。隋萧该撰。清朝臧镛堂辑。萧该,兰陵人,梁时鄱阳王萧恢的孙子,少年封侯,后来梁荆州失陷,到长安,拜国子博士。《隋书·儒林传》有记载。臧镛堂又名臧庸,字在东,号西成,江苏武进人。嘉庆十六年卒,享年四十五岁。《隋书》本传中称萧该能通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。尤其精于《汉书》。撰《汉书音义》及《文选音义》,又《隋书·包恺传》称萧、包二人为当时《汉书》学者的宗师。而撰切韵者,共八人,萧该居其一,他既善班书,又兼声韵。《汉书音义》虽仅存残余,也可以看出它的谨严,可见当时珍贵。《隋书》及《旧唐书》的《经籍志》记载此书并称《汉书音义》十二卷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载《汉书音义》十二卷,祁景文笔记载萧该《汉书音义》若干篇,而本书十二篇,今无全本。《宋史·艺文志·经部小学》类记载此书只有三卷。此本为臧镛堂从《史记索隐》及宋祁《汉书》校语中编辑而成的。有李氏木犀轩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恭颂大清千字文

    一卷 不著编者名氏。成亲王永理(?-1824)书。元和袁治模嘉庆十七年(1812)三月摹勒上石,世传有诒晋斋墨拓本。永理为高宗皇帝十一子,乾隆间封成亲王,嘉庆间任军机处行走,精于书法。是编系取梁周兴嗣

  • 归田诗话

    三卷明瞿佑(1341-1427)撰。瞿佑字宗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著有《四时宜忌》。瞿佑于明成祖永乐中以诗祸入狱,谪戍保安,至明仁宗洪熙元年(1425)得免。返归故里后,即仿欧阳修《归田录》而作此

  • 介休县志

    ①十四卷。清王谋文纂修。王谋文字逵溪,浙江绍兴县人,出身贡生,乾隆三十三年(1768)任介休县知县。按介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知县史莲勺,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知县王植重修,前者约而简,

  • 读韩诗外传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,道光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、河南学政。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,治经、子、小学、宗法王念孙父子,大要在正句读、审字义、通古文假借,并分析其

  • 还山遗稿

    二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扬鲁(1186-1255)撰。鲁字焕然,号紫阳先生。乾州奉天(今陕西乾县)人。金末应试不中。入元为耶律楚材荐,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。集中称所著有《还山前集》八十一卷,《

  • 新城县志

    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崔懋修,严濂曾纂。崔懋字黍谷,辽宁襄平人,出身举人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任新城知县。崔懋掌新城十年,见邑志创于明嘉靖年间邑令胡庆鸣,再修于天启邑令王象晋,三修于康熙十一年邑令马孔

  • 易准

    四卷。清曹庭栋撰。曹庭栋字六吉,嘉善人。此书为图学而作。一卷河图,二卷洛书,三卷大衍图,四卷蓍法。其于河图改中宫十点之旧,于洛书信凤来道士之传。将洛书大衍之说与易沟通起来,更将挂扐揲之法与蓍分开,又都

  • 瞻园词

    二卷。续一卷。张仲炘撰。张仲炘,字慕京,号次珊,江夏(今湖北武汉)人,张凯嵩之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光绪三年(1877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转任御史、给事中等职。他虽曾参加过北京强学会,但对戊戌变法持反对态

  • 大金国志

    四十卷。旧本题南宋宇文懋昭撰。内纪二十六卷,开国功臣传一卷,文学翰苑传二卷,杂录三卷,杂载制度七卷,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。前有进书表,末署端平元年(1234)正月十五日,“而金已即在是月十日,相距仅五

  • 陶学士集

    二十卷。明陶安(1315-1371)撰。陶安,字主散,安徽当涂人。元至正四年(1344)举乡试,授明道书院山长。朱元璋置翰林院,首召陶安为学士,并亲制门帖“国朝谋略无双士,翰苑文章第一家”赐之。洪武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