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洛先天图说
二卷。清刘天真撰。刘天真字汝迪,号去伪,兴国州人。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。其讲《易》,大旨认为天数五、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其六七八九之数,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。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。张尚瑗序之说:“以为后天八卦配洛书,若合符契,帝震一章是其注脚。”不知图书之数,正影附此章而作,即使以配河图,也相吻合,不仅仅是洛书可配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二卷。清刘天真撰。刘天真字汝迪,号去伪,兴国州人。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。其讲《易》,大旨认为天数五、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其六七八九之数,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。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。张尚瑗序之说:“以为后天八卦配洛书,若合符契,帝震一章是其注脚。”不知图书之数,正影附此章而作,即使以配河图,也相吻合,不仅仅是洛书可配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一卷。《湘灵集》一卷。清冯娴撰。冯娴,生平不详,字又令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同安县令冯仲虞之女,诸生钱廷枚之妻。清代画家、诗人。自幼聪敏过人,“读书过目成诵,下笔如夙构,”尤工绘画。《和鸣集》前有沈
一卷。晋顾夷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顾夷字里未详,为扬州主簿。旋退居穷处,为隐逸之士。侯康《三国艺文志补》,不能辨顾子《新言》与顾子《义训》为二书。考《隋书·经籍志》顾子《新语》十二卷。吴太常顾
一名古今谭概。三十六卷。明冯梦龙(详见《智囊》条)撰。此书分类汇辑古事,以供谈资,故名《谭概》。分迂腐、怪诞、痴绝、专愚等三十六门,每门各自为卷,计三十六卷。多从古书中辑录整理而成,其中也有冯梦龙自撰
一卷。清张琦(1764-1833)撰。张琦初名翔,字翰风,又字宛邻,阳湖(今江苏常州)人。道光举人,先后出任章丘、馆陶等地知县,任上均有政绩。工于诗文,擅长书法,舆地之学尤其所长,曾撰《战国策释地》,
十四卷。明陈翼飞(约1625年前后在世)编。陈翼飞字元明,平河人。平河,其属待考。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,官宜兴县知县,后被弹劾。著有《慧阁诗》等。此书所录,自汉及唐皆以骈俪为主,略依《昭明文选
二卷。正编龙启瑞与黄虎痴同撰,参见《字学举隅》。续编王维珍(生卒年不详)撰。维珍字颖初,一字席卿,号莲西,一号大井逸人。咸丰进士,官通政司副使。其书首列续辨似,改变正编体例,只辨二字之形似,分韵开列。
十四卷。宋董楷撰。楷字正翁,号克斋,生卒年不详,台州临海(今浙江临海)人。据《宋元学案》卷六五《木钟学案》载,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,户部侍郎朴之弟。登天文祥榜进士。初为绩溪簿,直冤狱、赈饥馑、修城捍水,
一卷。清邵懿辰(1810——1816年)撰。邵懿辰字位西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官刑部员外郎。邵懿辰是清代经学家和目录学家,主要著作有《礼经通论》、《尚书传授同异考》等;另编有《四库简明目录标注》。
十六卷。清吴熙载撰。熙载原名廷风,字熙载,以字行,号让之,仪征(今江苏仪征县)人。是书释以今地,多采齐次风、戴东原、徐呈伯、董方立、沈子敦之说,对《通览》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,指出其今名。熙载
一卷。宋程垓(约1096前后在世)撰。程垓字正伯,眉山(今属四川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与苏轼为中表亲,家有拟舫名书舟,故人称为书舟。程垓工诗文及词,龙袤称其文过于诗词,然诗文已无可考。今仅存《书舟词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