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防志
十二卷。清张希良撰。张希良,字石虹,黄安人,康熙进士。官翰林院编修,纂修三朝国史。亦曾督学浙江。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,记载诸事以成。《河防志》雍正三年(1725)刻本,共十二卷,此书将各类治河工程,分类详述。对各种细节和关键处叙述十分生动准确,于治河之艰难辛苦,民众之英勇奋斗,以及治河工程胜利完成后万众欢腾之情景,均有深刻描述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。
十二卷。清张希良撰。张希良,字石虹,黄安人,康熙进士。官翰林院编修,纂修三朝国史。亦曾督学浙江。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,记载诸事以成。《河防志》雍正三年(1725)刻本,共十二卷,此书将各类治河工程,分类详述。对各种细节和关键处叙述十分生动准确,于治河之艰难辛苦,民众之英勇奋斗,以及治河工程胜利完成后万众欢腾之情景,均有深刻描述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。
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6)撰。此书为樾读《鶡冠子》时写的札记。全书虽仅三十余节,但其校正错误,颇有可采之处。如《天则篇》“盖母锦杠悉动者”,母作毋。《道端篇》“内有挟度”,挟作揆。《泰鸿篇》“
四卷。清曹庭栋撰。曹庭栋字六吉,嘉善人。此书为图学而作。一卷河图,二卷洛书,三卷大衍图,四卷蓍法。其于河图改中宫十点之旧,于洛书信凤来道士之传。将洛书大衍之说与易沟通起来,更将挂扐揲之法与蓍分开,又都
见《三刻拍案惊奇》。
一卷。清张鼎元编辑。鼎元字兼甫,湖北兴国州(今湖北阳新县)人。该谱记其师万斛泉生平事实。斛泉字齐玉,号晴轩,湖北兴国州人,笃守程朱之学,隐居授徒。平生未曾应试,亦不授弟子以举业,在清代理学诸儒中可谓凤
十卷。朱申(生平不详)撰。明代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乾隆钦定《礼记义疏》,采朱氏之说颇多。自《曲礼》上,“很勿求胜分,毋求多”下,引此书“‘很’固有胜负之理,然务求胜则为斗很”等语。“定亲疏”一节,亦
三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续一卷。清储慧撰。储慧,字啸凰,江苏宜兴人,蒋萼之妻,生卒年不详。此书是光绪十一年(1885)排印本,与其夫的《替竹盦词》合并在一起刊印出来,此书前有周家楣所作序言、钮餐英、程幼云
十一种,九十八卷,民国甘鹏云(1861-1940)编。甘鹏云,湖北潜江人。字药樵,号翼父,别号耐公、耐翁。光绪年间进士,曾任工部主事。民国时曾被选为众议院议员。藏书家。著作有《经学源流考》、《潜江旧闻
一百卷。清魏源(1794-1857)撰。魏源原名远达,字默深,湖南邵阳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进士。曾任内阁中书,从武进刘逢禄学《公羊》,通今文家说。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,参加浙东抗英斗争
一百卷。《续集》十卷。明陆深(1477-1544)撰。陆深初名荣,字子渊,号俨山,上海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因忤辅臣,谪为延平同知,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,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
十八卷。《乐志堂文略》四卷。清谭莹(1800-1871)撰。谭莹字兆仁,号玉生。南海(今属广东佛山)人。道光年间进士,官至内阁中书。谭莹自幼聪颖,长于辞赋,尤工骈体文,曾著有《乐志堂诗集》、《岭南遗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