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书要录

法书要录

十卷。唐朝张彦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彦远,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,字爱宾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据《三祖大师碑阴记》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“相玄宗”,其子延赏“相德宗”,延赏子弘靖“相宪宗”,弘靖子文规,文规子彦远。故唐书称张彦远之祖为弘靖。张彦远博学能文,工书善画。“盖自宣宗大中之初,由左补阙为主客员外郎,寻转祠郎”,后出为“舒州刺史”,“久之复入为兵部员外郎”,“僖宗乾符二年累迁至大理卿。”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正》)。《法书要录》与《历代名画记》是张彦远两部重要著述,他曾自谦云“书则不得笔法,不能结字”,“画又迹不逮意,但以自娱”。但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张彦远家学广博,造诣颇深。他曾以八分书录前人诗什数篇,仿古而出奇,非常人可比。张彦远在《法书要录本传》中曰:“得此二书,则书、画之事毕矣。”《法书要录》是一部书学论著汇编,收录自东汉一直到唐元和时期各家书法理论以及著名法书。但对某些见不到的书,只存其目;也有一些有录而无书者,如一卷中“王羲之教子敬笔论”、三卷中“蔡恽书无定体论”、四卷中“张怀瓘六体书”、“颜师古注急就章”等篇为张氏所删,不知何故,可谓憾笔。《法书要录》大体上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众家之书论为十卷。其中前两卷收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书论共十八篇(包括无书之目录);卷三至卷四为唐代书论二十一篇;卷五与卷六是窦息的《述书赋》,上、下两篇各为一卷;卷七至卷九为张怀瓘《书断》之上、中、下三篇各立为卷;卷十为《右军书记》。《法书要录》采摭繁富,自汉以来佚文遗篇,多赖此书得以流传,以致庾肩吾、李嗣真、张怀瓘、窦息等人皆本此书录;尤其最后一卷《右军书记》附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余幅,兼献之帖十七幅,为后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基础史料。《法书要录》有《津逮秘书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书苑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、明正德嘉靖间刊本、《何义门校本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范祥雍点校,启功、黄苗子参校本。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洪丕谟点校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乐府

    十八卷。明吴勉学编。吴勉学字肖愚,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履迹亦待考。著有《河间六书》。此集汇辑唐人乐府,只登初、盛唐,而不及中、晚唐。皆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》所已采辑,间有小小增损,基本为原帙形式。如王

  • 后四声猿散套

    不分卷。清桂馥(1736-1805)撰。桂馥,字冬卉,号未谷。山东曲阜人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进士,选云南和平县知县。精通小学,以毕生精力研治《说文》,曾取《说文》与诸经之义相互疏证,著成《说文义

  • 镏子政春秋说

    不分卷。章炳麟(详见《春秋左传读叙录》)撰。据《汉书·刘向传》说,刘歆治《左传》,以左氏义“数以难向,向不能非。”刘向“间犹自持其《穀梁》义。”桓谭《新论》也说刘向、刘歆父子“尤珍重《左氏》”。章炳麟

  • 春秋纬史集传

    四十卷。清陈省钦撰。省钦字赓廷,天台(今浙江天台)人。同治四年乙丑(1865)进士,后二年出知将乐,颇有政绩。平居惮心经史,尤好《春秋》,该书即其早年治《春秋》所作,创始于咸丰初,撰成于同治四年(18

  • 游鹤堂墨薮

    二卷。明周之士撰。周之士字士贵,自号四明居士。齐兴(今地址不详)人。御定《佩文斋书画谱》列周之士于书家传中。但传中只采瞿九思序此书之语,所以周之士生卒年与事迹仍不详。另外此书中称董其昌为恩师,可见其为

  • 刘贵阳经说

    一卷。清刘书年撰。书年字仙石,河北献县人。此书共三十六条。其中如“献犧”一条,谓犧尊为牛形,角尊则为象形。犧音羲,献音宪,各读其本字,其义自明。司尊彝变犧为献者,朝践乃始献之礼。由于祀事始于献,故曰献

  • 都公谈纂

    见《谈纂》。

  • 说文正俗

    一卷。清杨廷瑞撰。参见《说文经斠》。是书以《说文》有正字而承用别体,尤以联绵字体鄙野为多,遂甄录所见以证明古训。其例以《说文》正字正书而以假借承俗者,作旁注于下,征引诸儒训故反复考证,颇为精核。有是一

  • 冥祥记

    十卷。南朝齐王琰(约454-?)撰。王琰字号不详,太原(今山西太原)人,幼年在交趾,从贤法师受五戒。还都。泰始末移居乌衣,曾游于江都、峡表,齐建元元年复还京师,卒年不详。王琰是佛教徒,据书前自序称:幼

  • 唐六典

    三十卷,唐玄宗御撰,李林甫奉敕注。开元十年(722),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《六典》,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,为理典、教典、礼典、政典、刑典、事典,令以类相从,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。开元十三年,丽正院改名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