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洪北江年谱

洪北江年谱

一卷。清吕培等编。吕培字因叔,安徽旌德人。谱主洪亮吉(1746-1809),字君直,一字稚存,号北江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进士,曾任编修、贵州学政。嘉庆四年(1799年),因批评朝政,遣戍伊犁,次年赦回原籍。亮吉工诗文,通经史、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,为清代著名经学家、文学家,著有《春秋左传诂》、《洪北江诗文集》等。此谱系谱主门人所编,记治学及著述活动较详,后附法式善、孙星衍等人所撰传记、行状、墓志、碑铭及遗事,可与谱参证。此谱有清刊《洪北江全集》本、嘉庆七年(1802年)序洋川书院《更生斋文甲乙集》本、嘉庆十四年(1809年)家刊本、光绪三年(1877年)授经堂刊《洪北江遗集》本、《四部备要》中《卷施阁文甲乙集》本、《四部丛刊》中《庚北江遗集》本、1934年上海大陆书局排印《近代名人年谱丛刊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家后汉书

    二十一卷。清汪文台(1796-1844)辑。汪文台字南士,安徽黟县人,博览群书,著有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》、《论语外传》、《淮南子校勘记》、《英吉利考略》等书。流传至今的范晔《后汉书》撰成之前,记东

  • 王子安集

    十六卷。唐王勃(650-676)撰。王勃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自幼聪颖好学,六岁能作文,九岁读颜师古《汉书注》,撰《汉书注指瑕》十卷。乾封元年(666),授官散郎。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,曾撰

  • 填词杂说

    一卷。清沈谦(1620-1670)撰。沈谦字去矜,号东江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少时即聪慧过人,六岁能辨四声,长通音韵之学。明末诸生,入清后曾起兵抗清,事败后隐居不出,靠行医为生。其诗初学晚唐温、李,

  • 璞堂文抄

    十一卷。清许重炎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许重炎字少来,荆溪(今江苏省常州)人,许昌国之子,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重炎工诗,著有《璞堂文抄》十一卷。本集多讲学之文,而持论平允,无喧争门户之习,对忠孝节

  • 新刻一鸿简捷便览算法

    见《一鸿算法》。

  • 费文宪集选要

    七卷。明费宏(1468-1535)撰。费宏,字子充,号鹅湖,铅山(今江西铅山县)人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第一,授修撰。正德中累迁户部尚书。嘉靖初加少保,入为宰辅。宏乃一代名相,持重识大体,深

  • 尺牍筌蹄

    三卷。元陈(生卒年不详)编。陈字子经,系陈著之孙,翰林学士,以非罪死,著有《通鉴选编》。是书选录宋代书简。其标目有要套、书式、具位、具礼、官称。又曰合用故事,可于事文类聚、翰墨全书、书言故事内随意择用

  • 十三经注疏锦字

    四卷。清李调元(1734-?)撰。调原字羹堂、赞庵、鹤州、号雨村、童山蠢翁,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乾隆进士,历任广东学政,直隶通永道,曾因得罪权臣和坤,充军伊犁。聪敏好学,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,靡不

  • 四书恒解

    清刘沅撰。刘沅字止唐,四川双流(今四川双流)人。是书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论语》上下各分二卷,《孟子》七篇,篇分上下卷。卷首皆有自序及凡例,《论语》之首,另有考辨。《大学》不用朱子改本。《中庸

  • 道教灵验记

    十五卷。五代蜀杜光庭(详见《了证歌》)撰。古代评价人物品德,常以“善”、“恶”论之。宗教界更主张弃恶扬善、累积功德,并倡因果报应之说以达其目的。杜光庭也主弃恶扬善之说。据杜光庭自序所述,谓人为善者,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