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淙山读周易记

淙山读周易记

二十一卷。宋方实孙撰。实孙字端仲,福建莆田人,庆元五年(1199年)进士。尝以所著《易说》上于朝,入史局。著有《读书》一卷、《读诗》一卷、《经说》五卷、《读论语孟子中庸大学》四卷、《史论》一卷、《太极说》、《西铭说》等(此据陆心源《仪顾堂题跋》卷一,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谓其说取材于《后村集》卷一〇七《方实孙经史说跋》)。此书旧本题“读周易”,《经义考》作“淙山读周易记”,知旧本传写脱讹。朱彝尊又引曹溶之言曰:“其书《宋志》八卷、《澹生堂目》作十卷、《聚乐堂目》作十六卷。今本不分卷,不知孰合之。”此本二十一卷,《上经》八卷、《下经》八卷、《系辞》二卷、《序卦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各一卷,又不知谁所分。实孙《自序》云:易者道也,象数也。言道则象数在其中矣。又云,有太极则有阴阳,阳奇属乾,阴偶属坤。易则有奇偶画矣。有阴阳则有天地,天位于上,地位于下。易则有上下画矣。有天地则有人,人位于中,曰三才云云,知其说多主于爻象。其书取朱熹“卦变图”,别为“易卦变合图”,以补《易学启蒙》所未备。《四库提要》赞其“不涉空谈”,又谓其证爻彖非文王作“自为确义”。评其书大旨“较诸家为淳实矣”。此书现存明抄本一册,存四卷(上经六至八,下经一),书名题“读周易”,北京图书馆藏。另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义疏

    无卷数。清蒋家驹(详见《尚书义疏》)撰。此书以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之说为蓝本并融入自己的看法,然而既未能避免胡《传》牵强苛刻的弊病,作者自出之新意也往往流于穿凿臆断;且作者理路似欠明晰,多有“后文每事示讥

  • 张静思文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明张选撰。张选字舜举,江苏无锡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萧山知县,擢户科给事中。官至通政司参议。著有《张静思文集》。事迹具明史本传。此集共十卷。乃其曾孙缵曾所编。

  • 十家诗钞存四种

    四卷。清戴熙(生卒年未详)编。戴熙字醇士,浙江山阴人。以画名世。《粤集》序云:“予学诗久矣,自以无所获,不敢问世。故世罕知予学诗者。”戴熙视学粤前,世人罕知其亦致力于诗也。此书首尾皆精楷,不知何年所写

  • 颜巷录

    一卷。清李衷灿(详见《拳拳录》)撰。是书成于衷灿罢官之后,因情绪低落,恬淡寡欲,所记多为在任时的言论、起居、行动。但也夹杂着鹿善继、孙奇逢二人的观点,认为儒能彻佛,佛能窥儒。

  • 杜律意注

    明赵统(约1550前后在世)撰。赵统,字伯一。陕西临潼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,官户部郎中。是编所诠释均为杜甫七言律诗。首论拗体,称为“杜甫粗律”,完全是杜撰概念,今人莫名其妙。且自

  • 诗氏族考

    六卷。清李超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超孙字奉墀,号引树,浙江嘉兴(在今浙江北部)人。乾隆六十年(1795年)举人,官会稽县教谕。是书取诗中所称人之氏族名字,博考经史诸子及近儒所述,将其人行世之事荟萃云集,

  • 云峰澫益大师宗论

    十卷。清代释智旭(1599-1655)撰。智旭,俗姓钟,法号智旭,又名际明、际声,字振之、素华,别号八不道人,晚称澫益老人。少学儒学,誓灭释老,著《辟佛论》数十篇,因读莲池《自知录序》及《竹窗随笔》后

  • 清梦庵二白词

    五卷。清沈傅桂(约1840年前后在世)撰。傅桂字闰生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“清梦庵”为其斋名。《清梦庵二白词》总目列分为:《莺天笛夜新声》、《今雪雅余》、《兰骚剩谱》、《小临邛琴弄》、《

  • 惜抱轩尺牍

    八卷。清姚鼐(详见《惜抱轩全集》)撰。陈用光(1768-1835)录。陈用光字硕士,一字实思。浙江新城(今富阳)人。嘉庆六年(1801)进士,改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累官礼部左侍郎。陈用光系桐城古文大

  • 阳明要书

    八卷。附录五卷。明王守仁(1472-1528)撰。王守仁字伯安,号阳明,余姚(今浙江余姚县)人。生平详见《阳明全集》(辞目)。是编为明崇祯八年(1635)叶绍容所编选,凡八卷。系按守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