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王常宗集

王常宗集

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续补遗》一卷。明王彝(?-1375)撰。王彝,字常宗,其祖为蜀人,本姓陈氏。父为江苏昆山教授,遂迁嘉定(今属上海)。洪武初,以布衣召修《元史》,书成赐金币遣还。寻选入翰林,以母老乞归养,自号妫蜼子。后以魏观《上梁文》事,与高启一齐被诛。是集本名《三近斋稿》。系弘治中都穆所编,凡四卷,其中文三卷、诗一卷。刘廷璋、浦杲又辑补遗一卷。而世所传钞本,又有续补遗一卷,不知何人所辑。有清张蓉镜跋。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,不似伪作。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,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(今浙江金华)的金履祥,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,持论谨严,甚至有些过于偏激。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,将元末较有生气、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,指斥为文妖。王彝诗文较为平淡,间或有精警之作。后人评价亦有不同。有人认为“其古文明畅英发”,王士祯《香祖笔记》则称:“今观其诗,歌行拟李贺、温庭筠,坠入恶道,余体亦不能佳,安能与高、杨相颉颃乎!”此评价贬抑较甚,不可为据。平心而论,其文大致淳谨,诗亦时有清畅之作,并非无可取之处。是集有明弘治刻本、清抄本存世,亦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绩溪县志

    十二卷,明陈嘉策修,何棠等纂。陈嘉策,万历初年知绩溪县事。何棠,字师召,浙江仁和人,举人,官至南京工部司务,万历八年任绩溪儒学教谕。绩溪自建邑以来,志无完书,明成化年间,侍御李宗仁谪簿是邑,延汪宪纂辑

  • 桓范要集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

  • 论语逸编

    三十一卷。明钟韶(生卒年和事迹不详)编。钟韶字身台,海盐(今属浙江)人。此书集诸书所载孔子问答之语,分为三十一篇。前有其甥郑心材所撰的《序》,称其书根据六经,节取百家。但《家语》自有全书,《礼记》列于

  • 楮记室

    十五卷。明潘埙(生卒年不详)撰。潘埙著有《淮郡文献志》。本书分天、地、人三部,每部又分若干子目。内容为抄录他书而成,十分冗杂。又多附录前明事实,十分俗陋。

  • 和剂局方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
  • 四书鞭形

    二十卷。明刘凤翔撰。凤翔字嶰竹,署籍广川(今山东临淄县)。卷首有自序,又有周文德序。“鞭影”二字出自佛书,自序与周序,皆以禅为喻。其自为说,也往往杂以禅理。其书对经旨体会很深,融会群说,发抒己见,《大

  • 致曲图解

    一卷。清夏鸾翔(详见《洞方术图解》)撰。《致曲图解》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。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:一次式为直线;二次式为圆、椭圆、抛物线和双曲线;三次式八十种曲线;四次式有五

  • 尚书今文新义

    二十九卷。清廖平(1852——1932年)撰。廖平原名登廷,字季平,晚号六译,四川井研人,清末民初经学家,光绪十五年进士,曾任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教职。廖平治经,早年受王闿运影响,专治今文学,后来又讲

  • 柴墟斋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储巏(1457-1513)撰。储巏字,静夫,号柴墟,泰州(今江苏泰州市)人。明成化十九年(1483)进士第一,授南京吏部主事,历户部左侍郎,改吏部。著有《柴墟斋集》是集为储巏曾孙储耀所刻,凡

  • 德兴县志

    十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孟庆云等修,杨重雅等纂。孟庆云,字子卿,浙江会稽(今绍兴县)人,同治八年(1869)任德兴县知县。杨重雅,江西德兴人,官翰林院检讨、甘肃按察司按察使。《德兴县志》同治十一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