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疫疹一得

疫疹一得

二卷。清余霖(生卒年不详)撰。余霖字师愚,桐城(今属安徽)人。少业儒,攻科举,屡试不第,遂攻医学。博览医书,长于治疗疫病。因父染时疫,为群医所误,乃发愤著书立说。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,因研读本草,见石膏性寒,有解肌表热、胃热、泻实热之功,乃恍然大悟,试用石膏重剂治疗瘟疫,取得良效。后游京师,时值瘟疫流行,用石膏治之,活人甚众。余氏积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。专论热疫斑疹,热疫不同于一般热病,疫疹亦不同于一般疫病,故治法也有其独特之处,而热疫斑疹,交相传易,病同症同,故其治亦同。余氏对疫疹证治颇有发明,而自谦“千虑之一得”故以名书。上卷论疫疹病源、症状辨认,阐述运气主病,肯定病从口入;下卷论述疫疹差后诸症及治疗方法,疫疹诸方析义。以为治疫不宜表下,主张重用石膏以清热毒为法,并提出疫疹形色的鉴别辨治。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,论斑疹,论治疫,论治疹,论疹形治法,论疹色治法,论发疮,论妊娠病疫,论闷证,论疫疹治验等。后附“疫疹条辨”共七十条,前五十条为热疫正病、正治之法,重点通过清瘟败毒饮一方,随证加减;后二十条是疫后调理法。余氏认为“火者疹之根,疹者火之苗”,故立清热凉血、泻火解毒为疫疹的治疗大法。余氏为温疫治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他创制的温疫治法亦为后世所沿用。有乾隆五十九年(1794)手抄本、乾隆年间原刻本、光绪五年(1879)刻本、光绪二十六年(1890)坊刻本、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疑狱

    见《疑狱集》。

  • 五台县志

    八卷,首一卷。清周三进纂修。周三进字天骧,江苏淮安县人,出身选贡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任五台县知县。按台邑以台山而得名,幅员五百余里,高峰深壑过其半,土地虽瘠,地形险要。其志创修于金天会间,明永乐

  • 孝史

    十卷。清钱尚衡撰。钱尚衡,字云林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本书记载古人孝行,上起唐虞,下迄明代,以朝代先后为序。所记人物事件多采自正史及《一统志》,后其子凤文又搜访稗官小说,续补成编。各传之

  • 毛诗王氏注

    四卷。三国魏王肃撰,清马国翰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毛诗》二十卷,王肃注。梁有《毛诗》二十卷,郑玄、王肃合注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有《毛诗》二十卷,王肃注。《王肃注》二十卷。原书已佚。此书为马国翰辑。

  • 律吕图说

    ① 九卷。清王建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建常字仲复,渭南(今陕西渭南)人。是书成于康熙戊辰(1700)年,自称耗费四十多年心血始成此书。书中大都依蔡元定的《律吕新书》的次序作图说,尤其是重申候气之法。还引

  • 伪齐录

    二卷。不署撰者名。缪荃孙据《北盟会编》题为从政郎杨尧弼撰,且称大概为南宋人的著作,因为书中出现赵构的名字,注解中就“指斥御名”。该书记载刘豫伪齐史事,刘豫见于《宋史·叛臣传》。《伪齐录》对《宋史》的记

  • 论语周氏义说

    一卷。魏周生烈(生卒年未详)撰。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周生烈,魏初征士,本姓唐,字文逸。敦煌人。周生烈《论语》著述《经典释文》、隋唐志并不著录。马题为义说,是据何晏序文,无确证。何氏《集解》,采孔安国、包氏

  • 日省编

    一卷。清代冯昌临撰。冯昌临见《易学参记》条。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“修身”、“体道”。全书摘取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、张载的《西铭》及刘宗周的《人极图》三书有关内容作为“体道”、“修身”之本。书后附有读《曰省

  • 云过淡墨

    六卷。明木增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木增,字生白,云南丽江土司,世袭土知府。以助饷征蛮功,晋秩为左布政使。年仅三十,就谢职。明天启五年(1625年)特给诰命以旌其忠。木增好读书,多与文士往还,此书是其随笔杂

  • 澹宁斋集

    十卷。清杨际昌撰。杨际昌约雍正乾隆年间人,字葭渔,祖籍山东蓬莱。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是书系诗文集,无目录,卷次仅以标题示出。其内容,七言古“在渊草”辑诗《题明妃出塞图》、《悼女行》、《破屋行》等五首;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