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监利县志

监利县志

①十一卷,首一卷,清潘世标纂。潘世标,字翰苑,恩贡,官四川资中县知县。监利县志,唐宋以前无闻,县志创修于明正统间邑人斐文僖。文僖以文章气节闻名,超识卓见,惜其书不传。历百余年,至万历二年(1574)邑侯李纯朴延邑人李桃续,其书也佚。顺治六年(1649)蔺完琓莅任,悯邑乘久缺,延潘世标分编汇辑,历三年始克成篇。《监利县志》顺治九年刻本。共十二卷,首列图考,分方舆、营建、秩祀、赋役、职官、宦迹、选举、人物、节烈、方技、艺文。此志中除职官、选举、人物分目外,余无子目,间有加论断者,体裁不一,序述也甚简略。《水经注》记汉水东历天井,系江陵县属,而此志方舆内引作天井院,殊属舛误。此志论江汉分合,称县号泽国,水宗江汉,全县人民,关系巨大,论堤防为:县地处卑下,以堤为命,无堤何以保土,无土何以养民,扼要之言也足不朽。此志于明末乱后,县遭兵火,旧典失亡,搜罗残帙,及时修辑,一县文献,得以不坠,其功不可没。② 十卷,清郭徽祚修,易言翼、刘鸿诰等纂。易言翼,字十庵,顺治贡生,官刑部郎。刘鸿诰,康熙十八年(1679)进士,官贵州永宁知州。按监利县志共四修,明代二志已不传。清初一修于顺治九年(1652),至康熙四十一年(1702)相距二十年,是时知县郭徽祚、易言翼等,或司采访,或司编辑,因旧增新,以成此编。《监利县志》康熙四十一年(1702)修,抄本。此志纲中各有子目,次第甚为谨严。陆清献的志灵寿称,关邪崇正,为政之大防,故佛老寺观皆不敢载,此志营建志内不列寺观,与灵寿志关邪崇正之旨不谋而合。该县地卑湿,江襄夹流,此志对于堤坊水利,仅于方舆志山水中稍提及,则重虚文而忽实际。此志纲举目张,订讹补缺,较旧志完善。③ 十二卷,首一卷,清徐兆英、林瑞枝修,王柏心纂。王柏心,字子寿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进士,官刑部主事。王柏心三楚人士,能文章,尤深史地之学,撰有《宜昌府志》,汉阳、黄冈、东湖当阳等县志,皆当时所推重。监利县志,自康熙四十一年(1702)重修后,迄同治十一年(1872),历百余年未有续修。此志为邑人朱昆游克钦所纂次,王柏心贯两家以成。《监利县志》同治十一年刻本。此志纲中有目,诠次论定,条分缕析。其中江防一门,为创立。王柏心于河渠沟洫,讲求有素,曾著《导江三议》,能计其大而规划远,于县中水利,尤其致意。监利县境,壤居卑下,外环大江,田庐人民托命于堤,每年有修筑堤防之役,竭手足罄资。此志于江防志内详述江堤形势,治堤方略及历年决塞,征修章程、江防界分,江堤弓口及旧堤各名使为政者,知责任攸归,不敢苟且从事。但县北襄河,为患也重,却将襄河分支源委,列于方舆志山川内,其襄水支流形势,仅附江防志后,则重江防而轻河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敬胜斋法帖

    四十卷。清高宗生平见《全韵诗》。清高宗乾隆御书。清高宗乾隆天资颖异,既得内府收藏宏富得以多观阅古人真迹之利,更兼用心翰墨之勤,在清代诸帝中其书法工力最深。此法帖共四十卷,收书二百六十余种,远远超过康熙

  • 忆云词

    四卷。清项鸿祚(1798-1835)撰。项鸿祚字莲生,后更名廷纪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一生仕途坎坷,两次应进士试不第。项鸿祚论词,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,言由意生,声由言成,

  • 近思录

    十四卷。宋朱熹、吕祖谦合撰。祖谦(1137-1181)字伯恭,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。隆兴进士,又举博学宏词,官至著作郎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著有《历代制度评说》、《少仪外传》、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、《古文关

  • 阳羡诸游稿

    一卷。明王世贞(1526-1590)撰。王世贞为明代诗人、作家、戏曲评论家。字元美,号凤州、弇州山人。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少有才华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授刑部主事,后累官至刑部尚书。王世贞为

  • 玉海

    二百卷。附《辞学指南》四卷。宋王应麟(1223-1296)撰。王应麟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。原籍汴,后迁居庆元府(今浙江鄞县)。南宋学者。宋理宗淳祐元年(1241)进士。官西安主簿,太常博士、秘书郎、礼部

  • 词家辨证

    一卷。清李良年(1635-1694)撰。李良年生平事迹见《秋锦山房词》。两宋以来笔记诗话中,论词甚多,良年因辑录之。前无序目,内无标题,采辑既不完备,体例亦芜杂不伦。如第九叶《醉翁琴趣》外篇一节,见于

  • 论语音义

    一卷。唐陆德明(约550-630)撰。德明字元朗,以字行,苏州吴县(今属江苏苏州)人。著有《经典释文》,为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总汇,是研究隋唐以前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的重要资料。已收入清修《四库全书》五

  • 太极会通

    六卷。翟衡玑撰。翟衡玑,湖南武冈人。其余不详。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。综观全书之旨,乃“以太极为会归,以图书为大用。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。天地之气,不外阴阳,阴阳之发端在礼乐。故治平之术,礼乐为先”

  •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

    二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周易埤疏》)撰。宋代学者吕祖谦授徒东阳,取《左传》中有关治乱得失的史事,疏说于下,成《左氏博议》(又名《东莱博议》)二十卷。王夫之此书与吕祖谦之书体例略同,以议论为主,多与《春秋

  • 中州音韵

    一卷。明王文璧撰。王文璧,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人,事迹不详。日人石山福治《考定中原音韵》云:“王文璧增本名为《中州音韵》,卷首载虞集的序文一篇。其分韵自东钟至廉纤共十九部与写定本无异。其他诸起例以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