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皇氏义疏

礼记皇氏义疏

四卷。梁皇侃(488-545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《南史》作皇侃,《梁史》作皇偘,字不详,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,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,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,五十八岁。吴郡人,少好学,事师会稽贺玚,精力专门,尽通其业,尤明《三礼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起家为国子助教,于学讲说,听者数百人。本传载皇撰《礼记讲疏》奏上,诏付秘阁加员外散骑侍郎。又撰《论语义》(或曰《论语义疏》十卷,《礼记义》(或曰《礼礼义疏》五十卷),并见重于世。《隋志》载《义疏》九十九卷,《讲疏》四十八卷。《唐志》载《讲疏》一百卷,《义疏》五十卷。今并佚。唯孔氏《正义》多引之,因据辑录,整理分类为四卷。按孔氏称《皇氏章句详正》,微嫌繁广。今皇氏原书虽佚,然就孔氏所引之遗说观之,尚可略知。如释《王制》有“虞氏以燕礼,夏后氏以飨礼,殷人以食礼”。因此可推论“飨礼有四种,食礼有二种,燕礼亦有二种。”又释“郊特牲而社稷太牢”,因而申明“燔柴祭天地之礼”。又释《丧服小记》“男子免而妇人髽”,因而推论“男子之免乃有两时,而唯一种;妇人之髽,则有三别。”又释《坊记》“制国不过千乘,都城不过百雉,家富不过百乘”,因此而推论“兵赋之法”,及“国城采地之制”。诸此各条,皆征引繁富,考证翔实,即可窥见原书繁广之一斑。考六朝人《义疏》存者,唯皇侃与熊安生为最多。孔氏又称“以熊比皇,皇氏为胜”。因此,皇氏之说,尤宜为世所重,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扁舟载酒词

    一卷。清江藩(1761-1830)撰。江藩字子屏,号郑堂,江苏甘泉(今扬州)人。惠栋的再传弟子。所著《国朝汉学师承记》、《国朝宋学渊源记》,将经学分为汉学、宋学两大派,实际宗汉抑宋,引起宋学派方东树的

  • 古音类表

    九卷。清傅寿彤撰。寿彤字青若,贵筑(今属贵州省贵阳市)人。傅氏认为郑庠古音六部、顾炎武古音十部、江永古音十三部,密则密矣,然犹未合于五音之原、形声之本也。段玉裁古音十七部,合于形声之本矣,然犹未能统五

  • 参读礼志疑

    二卷。清汪绂(1692-1759)撰。绂字灿人,初名烜,号双池、重生。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诸生。家贫嗜学,博综儒经,于乐律、天文、地舆、阵法,术数皆有研究。著有《易经诠义》、《春秋集传》《乐经律吕通解

  • 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

    二卷。清潘衍桐辑。衍桐一名汝桐,字峄琴,广东南海人。同治七年(1868)进士。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。朱子注《论语》,长于义理,也不废训诂,而世儒却诋朱子不明训诂。是书是衍桐为官浙江学政时,命诂经精舍诸生

  • 太平广记

    五百卷。宋李昉(925-996)等奉太宗之命编纂。李昉北宋文学家,字明远,深州饶阳(今河北饶阳)人。五代后汉乾祐进士,后周时,任集贤殿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。宋初,加中书舍人。太宗时,任参知政事、平章事。李

  • 敏学轩述记

    十六卷。清陈世箴(生卒年不详)辑。世箴字筱林,丹徒(今属江办省)人。是编乃世箴嗜读古书,采诸家文辞,体仿《文选文苑总集》,汇编成辑。内容多记忠臣孝子,遗文轶事,人心风俗之事,意在垂世立教。其记忠孝节烈

  • 历朝崇经记

    一卷。清赵继序(详见《周易图书质疑》)撰。本书卷首有自序,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,由于崇经相同,而所见各异,大约可分为三期:一期为汉,六朝附之;二期为唐、宋;三期为元、明。大抵唐宋以前,还遵从汉代旧说

  • 逸经

    一卷。清吕调阳述。吕调阳,生平事迹、号、籍贯及生卒年不详。这本书收录了《周书》大匡解、皇门解、周祝解、王佩解、作铭解、王会解、文王官人解、谥法解、芮良夫解,凡十篇。录《大戴礼记》夏小正、诸侯衅庙、公冠

  • 诠叙管子成书

    十五卷。明梅士享(生卒年不详)撰。梅士享,字伯献,宣城(今安徽宣城县)人。《管子》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。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。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《管子》进行诠释。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、下两格。认

  • 弹指词

    二卷。清顾贞观(1637-1714)撰。顾贞观字华峰,一字远平,号梁汾,江苏无锡人。康熙五年(1666)举人,官内阁中书。十五年(1676)设馆教授于宰相纳兰明珠家,与其子纳兰性德友善。后还乡,构筑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