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部韵略

礼部韵略

五卷。宋丁度、李淑等人修撰。丁度(990-1053)字公雅,祥符(今河南开封市)人,祖籍恩州清河(今河北清河县)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词学科,为大理评事,通判通州,官至尚书右丞。卒赠吏部尚书,谥文简。撰修《礼部韵略》、《集韵》外,尚著作《龟鉴精义》三卷、《武经总要》四十卷。宋景德四年(1007年)曾编辑过一部《韵略》,王应麟《玉海》卷四十五云:“景德四年,龙图待制戚纶等,承诏详定考试声韵。纶等以殿中丞丘雍所定《切韵》‘同用’‘独用’例,及新定条例参正。按《崇文目》雍撰《韵略》五卷,略取《切韵》要字,备礼部科试。”戴震《声韵考》卷二云:“是时无《礼部韵略》之称,其书名《韵略》,与所校正《切韵》同日颁行,‘独用’‘同用’例不殊。明年,《切韵》改赐新名《广韵》,而《广韵》、《韵略》为景德、祥符间详略二书。”《韵略》一书已亡佚不传,内容无从详知,仅知这是一部备礼部科试所用之书,是删节《广韵》,摘取要字的略本,其韵例等当与《广韵》无异。是书由戚纶确定条例,由丘雍撰作,凡五卷。景佑四年(1037年)诏令丁度等人修订《韵略》而成《礼部韵略》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以后,贡举之事由礼部管理,故官韵亦由礼部颁行,所以是书称《礼部韵略》,而所以称“略”者,乃“举子诗赋所常用,盖字书声韵之略也”(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)。《礼部韵略》“刊正窄韵十三处,许附近通用”。据顾炎武《音论》所言,《礼部韵略》与《广韵》主要区别在于:《广韵》平声二十“文”独用,二十一“殷”(欣)独用,《礼部韵略》二十“文”与“欣”通;《广韵》上声十八“吻”独用,十九“隐”独用,《礼部韵略》十八“吻”与“隐”通;《广韵》去声二十三“问”独用,二十四“焮”独用,《礼部韵略》二十三“问”与“焮”通;《广韵》入声八“物”独用,九“迄”独用,《礼部韵略》八“勿”与“迄”通。《礼部韵略》大量削减《广韵》所收“奇字”,全书只收九千五百九十个较常用的字,注释亦从简。因为“字即简约,义多雅训”,所以很受属文之士的欢迎,“学士歙然宗之”(清邵长蘅《韵略叙录》)。《礼部韵略》颁行以后,元祐中,孙谔、苏轼等曾再加详定。是书原本早已不存,现在传世的是它的几种修订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经渊旨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吴郡归有光(1506-1571)撰。有光字熙甫,号震川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事迹见《明史·文苑传》。该书每卦摘论数条,大抵皆因袭旧说。间有自出新意者,如《说卦传》“坤为

  • 蠹斋铅刀编

    三十二卷。宋周孚(?-1174)撰。周孚,字信道,济南人,寓居丹徒,生卒年不详。乾道二年(1166)进士,官真州教授。著有《蠹斋铅刀编》。此集为周孚诗文集共三十二卷。周孚初学于陈师道,进而学黄庭坚,俱

  • 梅里志

    十八卷。清杨谦纂、李富孙补辑、余弼续补。杨谦,字未孩。嘉庆五年(1800),郡守伊小尹师以郡志久未纂修,延邑人士共事编辑。聘李富孙、李文朴分纂之,时设局于鸳湖书院,朝夕商榷。得悉杨文朴先人杨谦纂有《梅

  • 孝经质疑

    一卷。徐绍桢(1861-1936)撰。徐绍桢字固卿,原籍浙江,迁居广东番禺。官至南京卫戍司令。一生从戎,好藏书,父徐灏治经学尤精《说文》。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,依唐注,参照诸家,掺合己见,别为注

  •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

    六十七卷。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。原题《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》,简称《清太宗实录》,今从封面题。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(1652),一直拖延未成,康熙十二年(1673)开史局

  • 吴兴长桥沈氏家集

    二十九卷。清沈家本(1840-1913)辑。沈家本,字子惇,号寄簃,归安(今浙江湖州)人,清光绪进士。家本曾先后任清代天津知府、保定知府、刑部左侍郎、法部右侍郎、大理院正卿等要职。家本在刑部曾专治法学

  • 华氏中藏经

    三卷。旧题汉华佗(约141-208)撰。华佗,别名旉,字元化,东汉末沛国谯县(今安徽毫县)人。华佗一生不愿为官,坚持在民间行医。他精通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尤擅外科与针灸之术,医德高尚,医术精良,后世传

  • 徐阳溪集

    六卷。明徐灿(约1550前后在世)撰。徐灿字文华,后更字本充,号阳溪,奉新(江西西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六年(1537)举人。尝馆于严嵩家。一日严嵩与朝官饮宴,方献酬,客皆跪而受爵,徐灿遂慨然辞归

  • 金山钱氏家刻书目

    十卷。清钱培荪编。钱培荪(约1840-1910),字子馨,江苏金山人,藏书颇富,本人又性喜校勘名人著作,有多种丛书刊本行世,但多毁失于太平天国战争中。光绪初年(1875),将家刻四十余种,历时三载编为

  • 针经

    见《灵枢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