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箧中词

箧中词

六卷。续一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撰。谭献事迹见《复堂词话》辞目。本书选词,始自清初,迄于当代。其题词名者,从别集;仅题人名者,从诸家选本。但就箧中所存,甄采百一。其续有所得,时亦补录。又仿阳春白雪绝好辞之例,附以己作。故第六卷皆《复堂词》。第一卷吴伟业至柯煜共四十二家。第二卷朱彝尊至李方湛,共四十二家。第三卷吴翌凤至朱紫贵,共四十七家。第四卷项鸿祚《忆云词》、曾惠《二泉梦轩词》,共四十三家。第五卷蒋春霖至郑芥仙,共三十七家。第六卷为献撰《复堂词》。续集边浴礼至于芝仙,共三十九家。其中杨传第、陈元鼎、黄长森三人,皆已见前,而补录其词,实仅三十六家。献词学精深,识见超卓,以己意选词,大体纯粹而当人心。箧中所及,自难核备。但清代名家,可谓包括无遗。尤可言者,其选词不尽依时代次序,而重在派别,词下评语,颇为中肯。其第一卷中,或袭明季之风,或自有所尚,而力不足以改变风气。其间以纳兰性德为最高。故其词末引周稚圭语,谓为叔原方回之亚。第二卷朱彝尊、陈其年自成派别,风气一变,故于其年词末注云:“锡鬯其年出,而本朝词派始成,顾、朱伤于碎,陈厌其率,流弊亦百年而渐变。锡鬯情深,其年笔重,固后人所难到。嘉庆以前,为二家牢笼者,十居七八。”又于沈岸登《珍珠帘词》注云:“渐开常州一派。”论厉鹗词云:“填词至太鸿,真可分中仙梦窗之席,世人争赏其饾饤穷弱之作。”第三卷评吴翌凤、郭麐词云:“南宋词敝,琐屑饾饤,朱厉二家,学之者流为寒乞。枚庵高朗,颇加清疏,浙派为之一变。而郭词疏俊,少年尤喜之。”此卷又重在常州派。评曰:“茗柯词采录十阕,菁华略备。《宛邻词选》附录诸家,删取附茗柯后,以志派别。”又曰:“常州派词,不善学之,入于平钝廓落,当求其用意深隽处。”第四卷承袭者多。第五卷殿以蒋春霖、庄棫二家,其词博大精深,自有千古。论蒋词云:“文字无大小,必有正变,必有家数。”又曰:“阮亭保一流,为才人之词。宛邻止庵一派,为学人之词,惟成、项、蒋三家,是词人之词。与朱厉同工异曲。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。”即其选评,可知清词之源流巨变,不综合观之,则不足以知其精神之所在。惟其所著词人,当有小传。今观本稿,其间生僻之人,平生之踪迹,词学之渊源,皆不清晰,使读之者难于考索,实为美中之不足。有光绪八年(1882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花间集

    十卷。五代后蜀赵崇祚编。赵崇祚字宏基,生卒年不详,事孟昶为卫尉少卿,而不详其里贯。《十国春秋》已无传。蜀有赵崇韬,为中书令廷隐之子,赵崇祚疑即其兄弟行。词体变自唐,而盛行于五代。自宋以后,体制益繁,选

  • 茶香室丛抄

    二十三卷、续抄二十五卷、三抄二十九卷、四抄二十九卷。清俞樾(见《诸子平议》)撰。此书是一部杂纂之作,共一百零六卷。因俞樾之妻姚夫人居室名为茶香室,俞樾为纪念夫人,以书自娱而撰此书,特命名为《茶香室丛抄

  • 春秋非左

    二卷。明郝敬(详见《周易正解》)撰。郝敬字仲舆,号楚望,京山(今湖北京山)人,明代经学家。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,累迁户科给事中,以浮燥降官宜兴县丞,移知江阴县,考下下,再降,遂挂冠归。杜门著述,

  • 孔丛子正义

    五卷。清姜兆锡(详见《周易本义述蕴》)。是书据世传《孔丛子》,删去《连丛子》上下篇,又删去《小尔雅》、《诘墨》二篇,以记孔氏言行者编为五卷,每条之下,略仿诗序之例,注曰“此言,某义也”,故谓之正义。其

  • 周官图说

    六卷。清李锡书撰。锡书字璧斋,山西静乐人,乾隆庚戌(1790)进士,官江西于都县知县。此书书首有李氏自序。卷一至卷六依次为《天官图说》、《地官图说》、《春官图说》、《夏官图说》、《秋官图说》和《六官总

  • 春秋希通

    一卷。清程庭桂撰。庭桂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,进士,官至左副都御史,以咸丰戊午(1858)科场案革职遣戍。《春秋希通》一卷,以宗经为主,意在折衷三传,以通经旨。对胡安国《春秋传》进行深斥,对《左传》、《

  • 虚斋先生遗集

    十卷。明祝萃(约1497前后在世)撰。祝萃,字惟贞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,(生卒年不详)。明成化二十年(1484)进士,授刑部主事,改工部,进员外郎。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。著有《虚斋先生遗集》。是

  • 尔雅参义

    清姜兆锡《尔雅补注》又称,详见“尔雅补注”①。

  • 山居代膺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此书共一卷,分山居、园居、舟居、游居、瓢居、独居、酣居、宵居、睡居、病居十个子目,引前人闲适之语以应附之,其意以示客,故名《山居代膺》。其所引书,有明末陈继儒的《岩栖幽事》。传本少

  • 古本大学辑解

    二卷。清杨亶骅撰。亶骅字铁帆,山西晋州(今河北晋县)人。是书首有亶骅自序,称世传《大学》,皆本于朱门之书,非孔门原书。王阳明著《大学或问》申发阐明古本,义旨精当。毛先舒的《格物说》出,格致之义才开始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