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古阁丛刻
七种,十二卷。清鲍康编。鲍康字子年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,道光年间举人,官至夔州知府。鲍康擅长金石学,尤精钱币之学,是当时著名专家。丛刻收鲍康著作三种,有《观古阁泉说》一卷、《大钱图录》一卷及《观古阁丛稿》二卷续稿一卷三编一卷。其中关于泉币著述,对于研究币制沿革以及财政经济有重要参考价值。其余四种基本属于附录著作,有清李佐贤《续泉说》一卷、清刘师陆《虞夏赎金释文》一卷、清刘喜海《嘉荫簃论泉截句》二卷、《海东金石苑》一卷。有清同治十二年(1873)歙县鲍氏刊本。
七种,十二卷。清鲍康编。鲍康字子年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,道光年间举人,官至夔州知府。鲍康擅长金石学,尤精钱币之学,是当时著名专家。丛刻收鲍康著作三种,有《观古阁泉说》一卷、《大钱图录》一卷及《观古阁丛稿》二卷续稿一卷三编一卷。其中关于泉币著述,对于研究币制沿革以及财政经济有重要参考价值。其余四种基本属于附录著作,有清李佐贤《续泉说》一卷、清刘师陆《虞夏赎金释文》一卷、清刘喜海《嘉荫簃论泉截句》二卷、《海东金石苑》一卷。有清同治十二年(1873)歙县鲍氏刊本。
一卷。马其昶(1855——1930年)撰。马其昶字通伯,晚号抱润翁,安徽桐城人,清光绪年间官至学部主事,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。马其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,民国时期曾参加《清史稿》的纂修工作,著有《抱润轩
一卷。清钱熙祚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钱熙祚字雪枝,一字锡之。叙选《通判》、《刊守山阁丛书》及《指海珠丛别录》、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,共百余种。世称善本。后病没京师。是书既刊黄注本《申鉴》于《小万楼丛书》中,
十卷。明慎懋官(生卒年不详)撰。慎懋官,字汝学,湖州(今属浙江省)人。此书有“花木考”六卷、“鸟兽考”一卷、“珍玩考”一卷、“续考”二卷。体例芜杂,或剽取旧说,或参以己语,或标出典,或不标出典,真伪杂
十二卷。明代释圆悟(生卒年不详)撰。圆悟,俗姓蒋,字觉初,号密云,宜兴人。自幼乖巧,常闻佛声,仅八岁便知佛号,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,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,心想凝重,渐渐看破红尘。出家
一卷。清方殿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殿元字蒙章,康熙进士,历任剡城、江宁知县,著有《九谷集》。是书内容多论商业及传统手工业等经济方面的问题。版本有清道光年间吴江沈氏世楷堂《昭代丛书》本,《清史稿艺文志补编
八册(庐江刘氏影印本)。刘体乾辑。体乾字健之,安徽庐江人。此书为刘氏辑其先后所得蜀石经拓本影印而成。只以册计,不分卷。第一、二、三册是石经《周礼》。第一册是卷九,存三十七页半。其存字自《秋官上·蜡氏》
五卷。清李澄撰。李澄字练江,江都(今江苏江都)人。生卒年不详,嘉庆、道光年间在世。《梦花杂志》为笔记小说,前载自序云早年“闭门忧居,搜旧闻,采近事,随笔记之,以类从为十二册。”后原稿佚失,仅存其半,即
八十六卷。未著编辑者名氏。前有明焦竑序,序称:世传东坡集多乱以他人之作。如《老苏水官》、《九日上魏公》、《送僧智能》三诗,《叔党飓风》、《思子台》二赋,人知其谬;至于《和陶拟古九首》、《大悲圆通阁记》
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。清代文学家,考据学家,戏曲家。道光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,河南提学使。著有《茶香室丛抄》、《续抄》、《小浮梅闲话》。其对小说、戏曲演变与
三十卷。清林伯桐撰。伯桐字桐君,一字月亭,广东番禺(今广州市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庆六年(1801)举人,拣选知县,改就教职,选授德庆州学正。该书虽名《毛诗通考》,实则考郑笺异义。传笺不同,大抵申毛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