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友夏合集
二十三卷。明谭元春(1586-1637)撰。元春,字友夏,号鹄湾。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天启三年(1623)贡生。后两次会试皆不第。第三次殁于途中长辛店。谭元春与钟惺为“竟陵派”领袖。诗文并有影响。是编乃苏州张泽合元春诗文而刊刻。一卷至五卷为《岳归堂新诗》,六卷至十四卷为《鹄湾文草》,十五卷至二十三卷为《岳归堂已刻诗选》。每篇各有批评,然皆刻意摹仿元春语。殊为不类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二十三卷。明谭元春(1586-1637)撰。元春,字友夏,号鹄湾。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天启三年(1623)贡生。后两次会试皆不第。第三次殁于途中长辛店。谭元春与钟惺为“竟陵派”领袖。诗文并有影响。是编乃苏州张泽合元春诗文而刊刻。一卷至五卷为《岳归堂新诗》,六卷至十四卷为《鹄湾文草》,十五卷至二十三卷为《岳归堂已刻诗选》。每篇各有批评,然皆刻意摹仿元春语。殊为不类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一卷。清戴小琼撰。戴小琼,生卒年不详,字菊亭,号墨华道人,浙江嘉兴人,观察沈涛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(1845)刊本,与沈珏女史《画理斋诗稿》合刻。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,共收二十二首诗。
一卷。汉朱建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朱建,楚人,淮南王黥布相。布欲反,问建,建止之,布不听,汉既诛布。闻建谏之,高祖赐建号平原君。孝文时,以事自刭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儒家《平原君》七篇,《注》,朱
二十二卷,清边其晋修,胡毓璿编纂。边其晋,河南人,道光十二年(1832)副榜,曾任河南登封县教谕、广东署和平县事、英德县知县,同治三年(1864)任藤县知县。胡毓璿,广西藤县人,咸丰二年(1852)、
四卷。清朱福清(生卒年未详)编辑。福清字仙槎,浙江嘉兴人。鸳湖即鸳鸯湖省称,在嘉兴南部。福清祖茂曙曾著《两京求旧录》,已佚。该书记道光、咸丰之后人事,以嘉兴、秀水二具为限,本籍他徙者,他籍侨寓者,亦收
一卷,明唐顺之撰。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于前《两汉解疑》条。《两晋解疑》在持论上与《两汉解疑》相类,都有许多乖舛悖理之处。唐顺之的学问文章具有根据,而论史却如此纰缪,大概是因为作者欲图出奇胜人,反而
十卷。明艾南英(?-1647)撰。艾南英,字千子,号天庸子,江西东乡人,官至兵部主事,改御史。七岁作《竹林七贤论》,学识渊博,莫不周悉。与同郡章世纯、罗万藻、陈际泰收兴文化为己任,被世人称谓“章罗陈艾
十八卷。唐林宝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宝济南人,曾做过朝议郎、太常博士、国子博士。两《唐书》无传,生平亦不详。《艺文志》和一些古籍都称《元和姓纂》为林宝所撰。唯《唐会要》称王涯所撰,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
一卷。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,刻为此帖。按其自跋所说,陶靖节人品学问,晋代第一,而从未有称其书者。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,古劲流逸,墨迹宛然,每展玩便不忍释手。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,于是访请名
十三卷。明罗洪先(1504-1564)撰。罗洪先字达夫,号念庵,江西吉水人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第一。授修撰,即请告归。后召拜春坊左赞善。罗洪先为文,初效李梦阳,晚乃自成一家。著有《冬游记》一卷。
十三卷。元顾瑛(生平1310-1369)编。顾瑛见《玉山草堂集》条。曾编次《玉山名胜集》。其人早擅文章,又广交宾客,四处名士多延至于玉山草堂。因仿段成式《汉上题襟集》之例,编唱和之作为此集。自陈基至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