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清黄式三所著易学著作。四卷。黄式三字薇香。定海人。此书第一卷为象爻合释。对古易注中随文曲衍、彖爻矛盾、爻爻矛盾的现象给予匡正。第二卷为同辞合释。解决了同一词语在易注中却前后矛盾。不合易例的现象。第三
十八卷。清秘丕笈撰。丕笈字仲负,故城(今河北故城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十二年(1673)进士,官至陕西提学副使。此书汇辑《四书或问》、《四书大全》、《四书蒙引》、《四书存疑》等书中的材料为一编,因为
二卷。宋王应麟(详见《玉海》)撰。其书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,以便记诵。其书虽以记录姓氏为主,但排列名物、组织典故,意义融会贯通,文词古雅。仍不失为初学者的一部很好的读本。书中所录,凡单姓都没有重复的字。
四卷。清梁运昌(生卒年不详)撰。运昌字叔曼,一字缦云,号行泉,长乐(今属福建)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翰林院编修。嘉庆七年(1802)从同年陈诗庭见钱大昕《读说文法》,便推而广之
二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6)撰。毛奇龄生平见《仲氏易》条。据《西河合集·序》称:“此书本四卷,佚其二卷,不敢赝补,仅以半刊行。”由此可知此书为缺帙,并非完整。毛奇龄词作较优于诗,而且论词亦多有
四卷。清陆陇其(见《古文尚书考》)撰。该书为陆氏读《朱子大全集》的心得笔记。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、赋、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。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,则摘其精要,分条纂录,各加按语以
十卷。清胡渭(1633-1714)撰。胡渭原名胡渭生,字朏明,号东樵,浙江德清人。十五岁为县学生,然乡试屡不第。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,尤长于历史地理。曾著《禹贡锥指》二十卷,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,并书“
十二卷。清汪嗣圣修,王霭纂。汪嗣圣,湖北江陵人,康熙五十七年(1718)进士,雍正三年(1725)任朔州知州。王霭详见雍正《朔平府志》。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州守李邦直,嘉靖、万历两朝皆有增修,惜版籍久已
一卷。元洪焱祖(1262-?)撰。焱祖,字潜夫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自儒官起家,四转而为遂昌主簿,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。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。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、大百围,并以杏亭自号,遂以名集。《四库
一卷。明杨学可撰。杨学可,明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西)人,著有《明氏实录》。其书记载明玉珍父子始末,元朝末年时明玉珍起兵窃据巴蜀一带,仅一传而灭亡。书中所叙述的史事详尽而且确实,可以与正史相参考,作者作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