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资治通鉴

资治通鉴

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等撰。又考异、目录三十卷。是北宋时代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),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),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。司马光之外,参加编写的主要有刘恕、范祖禹和刘攽等。司马光(1019——1086),字君实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仁宗时中进士,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,神宗任命他做枢密副使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坚辞不就。于熙宁三年(1070)出知永兴军(今陕西西安),次年至洛阳,哲宗即位,高太后听政,他由洛入京,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数月病死。他的著作除《资治通鉴》外,还有《稽古录》和文集等。关于编写《资治通鉴》的目的,司马光曾直言不讳地表示,是要“鉴前世之兴衰,考当今之得失。”这就是说,作者企图通过叙述历史上的“国家盛衰”、“生民休戚”,来总结统治经验,为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服务。因此,这部书受到宋神宗的赏识,认为它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给它定名为《资治通鉴》,并亲自为之作序。此书编撰过程很长,历时十九年之久。最初司马光写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,名为《通志》,进于宋英宗。英宗治平二年(1065)另说三年(1066),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,至神宗元丰七年(1084)始成。在开始的五年中,司马光等人在都城开封编写了周、秦、汉、魏部分,之后又在洛阳花了十四年时间完成了西晋至后周十二朝的历史。它搜集的史料相当丰富,除十七史以外,尚有野史、传状、文集、谱录等三百余种。参加编撰的刘攽、刘恕、范祖禹等,各就所长,分段负责,先排比材料为“丛目”,再编成“长编”,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,删改定稿,因而在史料的整理、剪裁、排比和史实的考订方面,下过一番功夫。遇到史料记载的重要异同,还在《考异》中作了考证。至于《考异》中引用的书,有不少现已失传,它保存了这些佚书的部分记载。本书从内容上以政治、军事为主,但也记载了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故此书一经刊行于世,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。注释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《资治通鉴音注》。标点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,此本有胡注,并将原来单行的司马光的《考异》附在正文之下,读起来较为方便。章钰曾用胡刻《通鉴》为底本,校勘过宋刊本《通鉴》九种(章钰简称为十二行本,甲、乙十五行本,十四行本,甲、乙十六行本,甲、乙十一行本,傅校北宋本),并参考明刊本《通鉴》一种(即孔天胤本,章钰简称为孔本)及熊罗宿《胡刻资治通鉴校字记》等书,写成《胡刻通鉴正文校本宋记》三十卷。另外,清严衍著《资治通鉴补正》,对《通鉴》拾遗补缺,刊正错误,大有裨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法正传

    十卷。明冯武(1627-?)撰。冯武号简缘。常熟(今江苏常熟)人。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。康熙四十六年(1707)八十一岁,馆于苏州缪日芑家,为其述此书。此书专论正楷之法,书前有冯武自序,次为凡例八条

  • 中州韵

    见“中州乐府音韵类编”。

  • 十五家年谱

    二十卷。附存二卷。清杨希闵(生卒年不详)编辑。希闵字铁佣,江西新城人,曾为台阳海东书院院长。平生喜好谱录之学。十五家年谱目次为:汉诸葛忠武、唐李邺侯、唐陆宜公、宋韩忠献公、李忠定公、王文成公、汉徐征士

  • 可园文存

    十六卷。附《寿藻堂文集》二卷。陈作霖(1837-1920)撰。生平详见《可园诗存》(辞目)。陈作霖关心国事,工诗能文,尤擅骈体。其人本不欲以文自见,惟于乡邦文献,及一切有裨国计民生之重大者,必留意探讨

  • 扁舟载酒词

    一卷。清江藩(1761-1830)撰。江藩字子屏,号郑堂,江苏甘泉(今扬州)人。惠栋的再传弟子。所著《国朝汉学师承记》、《国朝宋学渊源记》,将经学分为汉学、宋学两大派,实际宗汉抑宋,引起宋学派方东树的

  • 周易义说

    五篇。清洪榜撰。榜字初堂,安徽歙县人,乾隆举人,赐内阁中书,三十五岁卒。此书分明象上、明象下二篇,又有述赞上、述赞中、述赞下三篇,凡五篇。其明象至损益而止,似未卒业。洪榜少有文采,与其兄洪朴齐名,世称

  • 唐余纪传

    二十四卷。陈霆撰。陈霆字声伯,明代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人,弘治壬戌(1502年)进士,授刑科给事中。正德(1506-1521)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,瑾诛,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。陈霆博洽多闻、留心风教,有《

  • 荡平发逆图说

    见《平定粤匪纪略》。

  • 葆筠堂藏帖

    六卷。清邱翰书。邱翰字西园。此帖刻于道光十六年(1836)。收邱氏家传颜真卿、杨凝式合璧法书。颜书有:《励志诗》、《咏陶渊明诗》、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四种。杨书有《拟陆机〈文赋〉》、《雪

  • 嘉善县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江峰青修,顾福仁纂。江峰青,赐进士出身,花翎选用知府,曾任嘉善县知县。顾福仁,同知衔拣选知县,咸丰九年(1859)科举人。《嘉善县志》光绪二十年(1894)刻本,全书三十卷首一卷,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