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辨惑编

辨惑编

四卷,《附录》一卷。元谢应芳(1295-1392)撰。谢应芳字子兰,号龟巢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自幼笃志好学,潜心性理,以道义名节自励。以讲学为业,后举为清献书院山长,固辞不就。元至正(1341-1368)初,隐居于白鹤溪,构室曰“龟巢”,因以为号。学者谥为文青先生。著有《思贤录》等。此书作于至正中,因吴(今江浙一带)俗信鬼神,多拘忌的风俗习惯,乃取古人事迹及先儒问答之词,用以开导愚迷。其目分为十五:一曰《死生》、二曰《疫疠》、三曰《鬼神》、四曰《祭祀》、五曰《淫祀》、六曰《妖怪》、七曰《巫觋》、八曰《卜筮》、九曰《治丧》、十曰《择葬》、十一曰《相法》、十二曰《禄命》、十三曰《方位》、十四曰《时日》、十五曰《异端》。末一卷附录《答陈先生祷疾书》、《与盛教授请除土地夫人书》、《第二书》、《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》、《论吴人不当祀范蠡书》、《疠鬼辨》、《呈长洲县请除淫祀文》、《辨讹》等八篇文章。皆力辟俗见,断然据理以争,与正文互相配合。作者于书中无情地批评佛道方术,抨击世俗迷信。他认为,老庄仙佛之流,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,邪说害正,人人得而攻之。梁武帝信惑佛教的结果,却饿死于台城。宋徽宗崇信道教,妄意求福,结果倾危宗社,流落于金营。昔宋儒储泳作《祛疑说》,原本久佚。惟左圭《百川学海》中载其节本。谢应芳所撰此书,虽然持论近干浅近,但能因风俗而对症下药,用以开导愚迷,有益于劝戒,与储泳书相等,而持论较储泳尤正大有据。书成以后,受到学者好评。曹安澜曾言:昆陵谢子兰,取圣贤回答之词,辟异端者为书,名曰《辨惑编》,经书子史,先儒扶正抑邪之言备载,真可以正人心。书中材料颇为丰富,通俗浅近,所论多有可取,对研究谢应芳的哲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有明刻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守山阁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文尚书撰异

    三十三卷。清段玉裁(1735-1815年)撰。段玉裁字若膺,号茂堂,江苏金坛人,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、经学家,乾隆举人,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。段氏为戴震弟子。主要著作有《说文解字注》、《六书音韵表》、

  • 竹轩杂著

    六卷。宋林季仲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秀仲字懿成,自号芦山老人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宣和中进士。高宗时,赵鼎荐为召官,累迁吏部郎。时秦桧主和议,季仲引勾践事争之,大忤秦桧,被罢官。后官太常少卿,知婺州。

  • 皇清经解分经合纂

    二百一十三卷。无纂者名氏。首有孙廷翰序,称纂者为船山主人。其书以十三经为纲领,而把大戴礼独立于三礼之外,把春秋经独立于三传之外。其《日知录》《养新录》等,不说全经,只有单文只句的,则以每经的字句为纲领

  • 史林测义

    三十八卷 清计大受撰。计大受,鄱阳(今江西省波阳县东北)人,岁贡生,大学士潘世恩视学江西所取士。《史林测义》一书稽核正史,旁订群言,虽非史学专门,而考辨议论,平实博通,不涉迂陋。此书有枫溪别墅本。

  • 艺文备览

    一百二十卷。清沙木撰。参见《说文补详字义》。是书原名《艺文通览》。书前有阿克当阿诸人序跋、诗赞、观款和沙氏自序,首列凡例、总目、检字,次依十二支之序分为十二集。每集内分十卷,共一百二十卷。各卷总分二百

  • 杜工部集

    二十卷。唐杜甫(712-770)撰。杜甫,字子美,自称“少陵野老”或“杜陵布衣”,世称“杜少陵”。祖籍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,生于河南巩县。唐初诗人杜审言之孙。年少好学,七岁能诗。开元十八年(7

  • 张秦亭诗集

    十二卷。清张丹(1619-?)撰。张丹初,名纲孙,字祖望,号西山樵夫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性淡泊,交游谨慎,喜登山临水,曾北游燕赵等地。入清后隐居乡里。早年与毛先舒、沈谦合称“南楼三子”,又与陆圻

  • 临文便览

    二卷。清张启泰(生卒年不详)编。启泰字仰山,山东嘉祥人。精鉴赏,工篆刻。是编上卷为《韵辨》,首有聊城杨绍和序,并冠以《敬避字样》、《应抬字样》、《磨勘条例摘要》。下卷为《字学举隅》,前有临桂龙光甸原序

  • 金石续编

    二十卷。清陆耀遹撰。陆耀遹(1771-1836),字绍闻,江苏武进人。官淮安府学教授。陆氏酷嗜金石文字,编撰本书主要是为了补王昶《金石萃编》未竟之业。书中录金石文字共四百三十种,均为《萃编》所未录。其

  • 松陵集

    十卷。唐皮日休(约834-约883)、陆龟蒙(?-约881)等唱和之诗。皮日休字逸少,后改袭美,襄阳(今湖北襄樊)人。早年住鹿门山,自号鹿门子、间气布衣等。咸通进士,曾任太常博士。后参加黄巢起义军,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