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卷。清杨恩寿(约1862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恩寿字蓬海,湖南长沙人。有《麻滩驿》等传奇六种。《词余丛话》之卷一为“原律”,仅十几页,论述有关声律的常识。卷二为“原文”,摘录曲文,并对其进行品评,亦间作
十卷(元尚居校刊本)。清严可均(1762-1843)撰。可均字景文,号铁桥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研究文字音韵之学,著有《说文声类》《说文校议》及《铁桥漫稿》,并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唐石经
一卷。清释宗常撰。宗常,清初昆明海印寺住持。其康熙庚辰(1700年)自序云:“愚弱冠时负笈鸡山,学于石钟觉宇老人,追随杖履,执侍多年。每疑老人生长南徼,语含中韵,因请其故,遂而授愚声音之法,始悉今昔南
①九卷,清王浩、张心鉴纂修。王浩,曾任永川县知县。张心鉴,曾任永川县令。《永川县志》乾隆六十年(1795)刻本。此志文笔平庸,记述有很多谬误之处。但其为永川县第一部志书,其后继此志而续之者,道光间有县
二册。清陈厚耀(1648-1722)撰。陈厚耀,字泗源,号暑峰,江苏泰州人。康熙丙戌(1706)进士,后经李光地推荐,于1708年进京,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,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、数学问题
二卷。清王益斋撰。益斋字以谦,岁贡生,嘉庆十六年(1811)赐举人。此书又名《郑莆田淫奔诗辨》。莆田乃宋代学者郑樵的字。樵曾作《诗传》、《诗辨妄》,驳诘毛、郑,攻击《诗序》。益斋此书上卷就《邶风》、《
十四卷。清王嗣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嗣槐字仲昭,号桂山,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康熙十八年(1679)荐举博学鸿词,老不与试,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。嗣槐工诗词,善作赋。著有《桂山堂偶存》、《啸石斋词》等
八卷。清尤怡(?-1749)撰。尤怡约生活于康、乾年间,与徐大椿、叶天士同时。尤怡字在泾,又字在京,号拙吾,晚号饲鹤山人。长州(今江苏吴县)人。尤氏幼年家甚贫,却聪明好学,工诗词,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。
八卷。不著撰者名氏。书前也无序例。据高儒《百川书志》中记载,此书为九沙山人万表灼艾时所集。万表(1498-1556),字民望,号鹿园,世袭宁波卫指挥佥事,定远(今安徽省定远县)人。正德中武举会试及第,
一卷。清徐松纂。徐松详见《新疆识略》。《新疆赋》乃徐松谪伊犁时所作。其于嘉庆十七年西出嘉峪关,由巴里坤达伊犁,历程四千八百九十里。二十年又丁役回疆,渡本素尔岭,由阿克苏、叶尔羌、达喀什噶尔,历三干二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