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周易稗疏》)撰。夫之有《书经稗疏》,其诠释经文,多出新意。而《尚书引义》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。该书共分五十篇。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,而常常阐发其意旨,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。如论《
二十五卷。明杨荣(1371-1440)撰。杨荣初名子荣,字勉仁,建安(今福建省建瓯县)人。建文进士,初任编修,永乐时,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,以多谋能断,为成祖所重,并为之更名杨荣,多次随行北巡,升至文
十卷。民国张其淦(详见《邵村学易》)撰。其淦字邵村,号寓园,东莞(今属广东)人。著有《邵村学易》、《洪范微》、《邵村咏史诗钞》、《松柏山房骈体文钞》、《左传礼说》,辑《明代千遗民诗咏》(初编、二编、三
一卷。明郑善夫(1485-1523)撰。郑善夫字继之,号少谷,闽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)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榷税许墅,以清操名闻一时。愤嬖幸用事,弃官去。筑室金鳌峰下。不久起为礼部
八卷。旧题西方子撰。西方子身世不详。《四库全书》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。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,受王焘《外台秘要》影响很深。全书分八卷,每卷皆无题名,按人身穴位图分卷。卷一为头、胸、腹正面图,三幅;卷二为手
三十卷。王襄编著。王襄(1876-1965),字纶阁,号簠室,天津人,现代金石学家、甲骨学家。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,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。曾在天津、福
清许致和撰。致和字赓唐,山东日照(今山东省日照市)人。作者以为古代书籍皆有序,序者,次也,即按一定顺序编次作者或篇名而不可使之紊乱。李光地曾说:“周自营洛之后,分为东西二都,各有歌咏盛衰之诗。《鹿鸣》
一卷。清陈宗彝刻印。宗彝字雪峰,原名秋涛,江宁(今江苏江宁县)人,嗜金石古籍。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,也已著录。这卷《熹平石经残字》,就是清道光三年,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。此书所刻,凡《尚书·盘庚》一石,
十七卷。明丰坊撰。坊字存礼,别号南禺外史。浙江鄞县人。嘉靖二年(1523)进士,任礼部主事。后免官家居,因犯法逃窜吴中,改名道生,字人翁。事迹附见《明史·丰熙传》。丰坊生平喜作伪书,对各种经书都窜乱篇
十卷。清许禧身(生平不详)撰。许禧身,字仲萱,浙江钱塘人(今杭州)。贵阳陈筱石之妻。清末民初文学家。工诗词,善文章,著作颇多。著有《亭秋馆词钞》四卷,于1912年出版,《亭秋馆外集》其中有《仿莲池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