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郧西县志

郧西县志

①二十卷首一卷,清张道南纂修。张道南,字吾庵,福建晋江人,举人,官郧西知县。县志一修于康熙二十年(1681)县令冯泰运,再修于乾隆十五年(1750)县令马垣,前此郧西县无志,无所依据仓促采录,近于芜杂。张道南任知县后,重加编辑,遂成。《郧西县志》乾隆四十二年(1777)刻本。顺治初,上津未并入郧西,此志职官选举两类,所登秩官、科举诸人,十六年(1659)以前,上津、郧西两县仍并列,武庙、学校并列,乡饮酒附武备、风俗之后,似未合。兵寇列妖异之后,寺观、古迹不附地舆,祠祀与仙释并列,也未当。嘉庆《郧阳府志》郡守王正常称此志编次全无伦次,极宜重修。② 二十卷,首一卷,清程光第修,年祐等纂。程光第,字礼门,河南山光人,官郧西知县。年祐,字少芗,本县人,恩贡,即选教谕。县志修自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县令张道南,此后历八十余年,程光第延年祐等重加修辑,于同治五年(1866)书成。《郧西县志》同治五年刻本。全书二十卷,首一卷,分舆地志、食货志、水利志、学校志、武备志、职官志、选举志、人物志、艺文志、杂志十纲,七十八子目。此志以疆域为邑境所系,以山川最为重要,旧志多半遗漏,此志一一备录,郧西西南近汉江,东北接秦豫,三边关津要隘,实全楚之门户,此附城池于舆地,仓库附食货,提纲挈目,各以类从。旧志编次散乱,此编以兵冠、邮传、塞堡附于武备,并详录历来兵事。职官有表,以年代为纲,嘉庆十年(1805)后职官,至襄阳道属吏科,钞得各官到任年月,并各汛武弁,汇列表后,选举由科贡出身,官阶注于科分下。其援例入官者,两汉以来,名臣显宦,依例志之。各人著述,志例只载书目,或以纪事文章,分属各门。此志搜集府志、省志及历代国史,采辑而订,其删削增益之处,足补旧志所不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湖北通志

    ①一百卷,首五卷,清吴熊光等修。吴熊光,安徽休宁人,官湖广总督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总督毕沅等延章学诚纂《湖北通志》,未及刊布。吴熊光复奏修之,书久未成,遂分遣幕友编辑,嘉庆九年(1804)成书

  • 大学总论

    一卷。中庸总论 一卷。清唐圻撰。圻字静斋,安徽新安(今安徽来安)人。是书不分章节,道理融澈,脉络贯通,虽着语不多,但义不少漏。论《大学》谓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。上则由外而内,下则由内而外,上则

  • 四书通旨

    六卷。元朱公迁撰。朱公迁生平详《诗传疏义》条。该书取四书之文,条分缕析,以类相从,共分九十八门,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,而一一辨别异同。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,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。其间门目既多

  • 彭城集

    四十卷。宋刘攽(1023-1089)撰。刘攽,字贡父,号公非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县)人,刘敞之弟。庆历六年(1047)与兄同登进士第,为州县官二十年,迁国子监直讲。熙宁中,判尚书考功、同知太常礼院。

  • 陈文纪

    八卷。明梅鼎祚(1549-1615)编。生平见《才鬼记》。梅鼎祚仿冯惟讷《古诗纪》之意,辑陈、隋以前之文为《文纪》,此为其一。南朝至陈而终,文亦至陈而极敝。其时能自成家者,诗仅阴铿、张正见,文则徐陵、

  • 黑鞑事略

    ①一卷。宋彭大雅撰、徐霆疏。大雅字子文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;霆字长孺,永嘉(今属浙江)人。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,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(汪古),故名。两人分别于1233年、1235-1236年奉命出使蒙古

  • 南汉书三种

    八卷。清吴兰修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兰修字石华,广东嘉应(今广东梅县)人,嘉庆举人,官信宜训导。关于五代十国之史书多有流传,惟南汉胡宾王《刘氏兴亡录》,原书久佚,吴兰修博采群书,仿古史体例,以年为经,以

  • 尧峰文钞

    五十卷。清汪琬(1624-1690)撰。江琬,字苕文,号钝翁,又号尧峰、玉遮山樵。江苏长洲(今苏州)人。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进士,曾任刑部郎中、户部主事等职。康熙十八年(1679),举博学鸿词科,

  • 秋虎丘传奇

    二卷。清王钱撰。王鑨字子陶,号大愚,孟津(今属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初曾任昆山知县,康熙三年任提督学院,年六十五卒于家。著有诗文集《大愚集》及《红药坛》(已佚)、《司马衫》(已佚)、《秋虎丘》、《双

  • 上阳子金丹大要

    见《金丹大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