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楼玉钥

重楼玉钥

二卷。清郑宏纲(1727-1787)撰。郑宏纲字纪元,号梅涧,又号雪萼山人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世医出身,先祖即从医。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,遂精喉科,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。因其居所名“南园”,人称南园喉科。郑宏纲自幼得家传,钻研喉科理论,临证经验丰富,精于治喉症,常救危起死,求治者盈门。他认为“白喉”一症,“发于肺肾本质不足者,或遇燥气流行,或多服辛烈之物,感触而发。”对喉症针灸治法也有心得。著有《捷余医语》一篇,《痘疹正传》、《灵药秘方》各一集。郑氏因见历代缺乏喉科系统专书,乃据家藏喉科秘本及经验心得,约于乾隆年间撰成此书,后经其子郑瀚补充成书。上卷首列咽喉说、喉科总论,以明确咽喉的解剖部位及其在生理上的重要性;次论喉科疾患的诊断与预后;再次详论各种喉病的症状和治疗,包括三十六种喉风名目、症状、治法和方药。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灸疗法。列有针诀、针刺手法、禁忌及常用经穴。对白喉诊治及宜忌论述尤详。书中条目清晰,编排有序。对喉部生理、病理以及证治方药均有论述。并在每证之前冠以歌诀,易学易记。对病情恶化及预后险重者,又列“坏症须知”、附纂咽喉不治症。对常用方剂、主治、剂量、炮制、煎服方法也均加介绍。主治之方为养阴清肺汤,以养阴清热为特点,这在白喉抗毒素血清问世之前,为治疗白喉的有效方剂,成为抗白喉合剂的祖方。所论忌药,为后世《白喉忌表抉微》的渊源。此书以针法为详,方药为略,后世却多取其方,而忽略其针刺喉症经验。此书还对口、齿、耳部病疾的证治经验作了介绍。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喉科重要医籍。有道光十八年(1838)苏城喜墨堂初刻本,谦吉堂藏版、光绪五年(1879)刻本,光绪十三年(1887)芋园重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娱亲雅言

    六卷。清严元照(1773-1817)撰。元照字修能,号九能(一作久能),浙江归安(今吴兴县)人,经学家。诸生。治经史务实学,熟于《尔雅》,为诂经精舍高材生,深得阮元、朱珪赏识。曾尽卖所有书,得钱二十六

  • 顾端文公遗书

    三十七卷。明顾宪成(见《小心斋札记》)撰。此书为其曾孙顾贞观所汇刻。收入此书中的顾宪成著作有《小心斋札记》十八卷、《证性编》六卷、《东林会约》一卷、《东林商语》二卷、《虞山商语》三卷、《经正堂商语》一

  • 东溪蔓语

    一卷。明曹煜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曹煜,浮染(今江西景德镇)人。嘉靖五年(1526)中进士,其仕履不详。他在书中自言曾为县令。此书皆为讲学之语,持论比较淳正,然多抄撮程颢、程颐之言。又以乡曲之私情,过于推

  • 大明

    明明在下,赫赫在上。天难忱斯,不易维王。天位殷适,使不挟四方。挚仲氏任,自彼殷商,来嫁于周,曰嫔于京。乃及王季,维德之行。大任有身,生此文王。维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昭事上帝,聿怀多福。厥德不回,以受方国

  • 书经直解

    十三卷。明张居正(1525~1582)撰。居正字叔大,又字时大,号太岳,谥文忠。湖广江陵(今属湖北省)人。明政治家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改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撰。隆庆元年(1567)入阁。穆宗

  • 论语集注序说

    二卷。清杨京元撰。京元字元舟,商城(今河南商城)人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性情简重,不善酬接。淡泊寡营,牙筹万卷,十年坐一室中苦读,终洞明经术,纵横图书。曾四上公车,屡试不中。于是退而汲古撰述。是

  • 书经周礼皇帝疆域图表

    不分卷。清廖平撰。此书共四十二篇,从《王制九州三服千里一州图》一直到《书经·周礼大小分统表》。本书卷帙浩繁,是廖平《六译馆丛书》中篇幅较长者。廖平于此书,思虑较为细致,凡是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两部书中的

  • 王育易说

    一卷。明王育撰。王育字庄溪,太仓(今江苏太仓)人,精于小学,著有《说文引诗辨证》等书。其《易说》只解释六十四卦卦义、字义,而不涉及经文及彖象传。其论述卦义多敷衍旧义,空泛无物;而论述字义则有颇多可取之

  • 周易辨疑

    无卷数。清朝李开先撰。李开先字传一,长寿人。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,但并非一人。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(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(1552)举人,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(1602),下距明

  • 在璞堂吟稿

    一卷。《续稿》一卷,《诗三刻》一卷。清方芳佩(1728-1808)撰。方芳佩,字芷斋,号怀蓼,又号凤池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方宜照之女,巡抚汪新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乾隆十六年(1751)刊本,写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