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仪礼义疏

钦定仪礼义疏

四十八卷。清鄂尔泰等奉旨撰。1748年钦定《三礼义疏》第二部。此书诠释七例:“正义”、“辨正”、“通论”、“余论”、“存疑”、“存异”、“总论”,与《钦定周官义疏》同。分经文四十卷,冠以《纲领》、《释宫》各一卷不入卷数,《礼器图》四卷,《礼节图》四卷,总四十八卷。《仪礼义疏》大致以敖继公《仪礼集说》为宗,参核诸家以补正其错乱疏漏。至于今文、古文之异同,均用郑注。分章节则多以朱熹《仪礼经传统解》为主,并与杨复《仪礼图》、《仪礼旁通图》、敖继公《仪礼集说》相互参校;《经》、《记》文之顺序,以古文为主,不用割附之说;《释宫》用朱熹点定、李如圭的《仪礼释宫》;《礼器》用聂崇义《三礼图》;《礼节》用杨复《仪礼图》,并一一刊其错误,拾其疏漏。《仪礼义疏》工程浩大任务艰巨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之“举数百年度阁之类编,搜剔疏爬,使疑义奥词,涣然冰释,先王旧典,可沿溯得以其津涯,考证之功,实较他经为倍蓰”,颇为中肯。《钦定仪礼义疏》总结了清以前几百年间学者研究《仪礼》之成就,功劳巨大。版本有内府刊本、外省翻本、乾隆间《四库全书荟要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龙子集

    七十七卷。明范守己(约1589年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不详。范守己,字介儒,洧川(今河南长葛县境内)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。官至按察司佥事。著有《郢垩集》、《肃皇外史》。此书以集为名,实则兼收其说部

  • 道德真经疏

    四卷。旧题唐玄宗(见《御注道德真经》)御制。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《御注道德真经》,又有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,似乎不该有此书,史志也都没有著录。此书卷前有《道德真经疏外传》,开列“见行注者”六十余家,其最后

  • 夏忠靖遗事

    一卷。明夏崇文撰。夏崇文字廷章,湘阴(今属湖南人),生卒不详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进士,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,乃明臣夏原吉之孙。夏原吉,字惟哲,历洪武至宣德(1368-1435)五世,累官至户部尚书

  • 禹贡图说

    四卷。清周之翰撰。周之翰字翙廷,湖北广济人,诸生。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,不依经文,专门解说地理,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,兖州九条,青州十一条,徐州十四条,扬州八条、荆州十四条,豫州十五条,梁州二十条,雍

  • 四书大成直讲

    二十卷。清李锡书(详见《四书臆说》)撰。是书乃李锡书晚年所作。认为前儒言孔子集群圣之大成,朱子集群儒之大成,四书乃圣人之大成,集注章句乃朱子之大成。故是书以“大成”为名。首载朱子年谱,尊朱注,不载朱子

  • 释谷

    四卷。清刘宝楠撰。刘氏生平著述,见“论语正义”。是编专释谷名。宝楠认为程氏《九谷考》于麦豆麻考证甚详、余则颇多阙略失误,遂广引群书,旁推交通、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,如谓程氏以“穱麦”为“爵麦”、“穞豆”

  • 曼陀罗华阁丛书

    十六种,一百四十八卷。清杜文澜(1815-1881)编。杜文澜字少访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官至江苏道员,两淮监运使。著有《平定粤寇纪略》、《古谣谚》等书,均收入此丛书。《平定粤寇纪略》记自道光三十年

  • 杨道行集

    十七卷。明杨于庭(约1595年前后在世,)撰生卒不详。杨于庭,字道行,安徽全椒人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,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。著有《春秋质疑》,已著录。是集为于庭所自编。凡十七卷。其诗沿何、李之派,

  • 春秋君臣世系图考

    一卷。清周曰年、章深同撰。周曰年,萧山(今浙江萧山)人。章深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该书考订春秋各国王侯大夫的世系源流,作成图示。有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刊本。

  • 善行录

    八卷。续录二卷。明张时彻(生卒不详)撰。张时彻,字维静,鄞县(今浙江省宁波市)人,号东沙,明嘉靖二年(1523)进士,累官南京兵部尚书,著有《芝园定集》、《明文范》、《摄生众妙方》、《救急良方》等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