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阳信县志

阳信县志

①十卷。清周虔森修,张璥纂。周虔森字天予,武进人,岁贡出身,康熙二十年(1681)任阳信县知县。张璥字霞城,邑人,拔贡出身,曾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知县,居官六年,以双亲老请归,时年仅四十三岁。著有《怀归集》和《岵岭集》。考阳信为古邑,秦属齐郡,更名为厌次,汉高祖时始置阳信县,属乐陵郡,元属棣州,明属武定州,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武定州为府,阳信以县属之。阳信旧志,创修于明嘉靖十年(1531)知县徐九皋,再修于万历十三年知县朱大纪,三修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知县武世举。其后八十余年未有续者,且旧志原版残毁,典文湮没。周虔森莅任后,乃集邑人采葺遗书,搜访逸事,历时六月而告竣。《阳信县志》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刻本。全书十卷,分十纲,为:卷一舆地;卷二建置;卷三田赋;卷四礼仪;卷五风俗;卷六物产;卷七职官;卷八选举;卷九人物;卷十文艺。此志因前志残缺,无法所据,然因搜罗甚勤,故十分详博。每门之前,冠以小序;每条之下,多附考证,其中以风俗、古迹、赋役等篇,最为详瞻。唯分目多有重复芜杂,未臻雅洁。②八卷,附补遗一卷。民国朱兰修,劳乃宣纂。朱兰字霞孙,江西南昌人,民国九年(1920)任阳信县县长。劳乃宣,清代遗老。朱兰任县长后,邑绅劳乃宣倡议重修县志,并募款以为刊印之资。几易寒暑,遂成此志。《阳信县志》民国十五年(1926)铅印本。此志系承袭旧志而作,较旧志详密,实为《阳信县志》之大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碧里杂存

    一卷。明董谷撰。董谷,字顾甫,海宁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官安义、汉阳二县知县。为人为政廉静不苛。自号碧里山樵,又曰汉阳归叟。著有《续澉浦志》等。《碧里杂存》是杂纪琐闻的笔记小说,写的多是齐东方面的事。节中

  • 考亭渊源录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宋端仪(生卒不详)撰。宋端仪,字孔时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,明成化十七年(1481)进士,官至广东提学佥事,著有《立斋闲录》等。《考亭渊源录》仿朱熹《伊洛渊源录》,叙录朱熹及其师承渊源

  • 隶辨

    八卷。清顾蔼吉(生卒年不详)撰。蔼吉字畹先,号天山,又号南原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,任仪征教谕。善画山水,精缪篆八分书。顾氏《自序》云:“《隶辨》之作,窃为解经作也。字不辨,则

  • 春秋集传

    十六卷。清汪绂(详见《周易诠义》)撰。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,学术宗宋代五子,著作很多。《春秋集传》折衷四传(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及胡安国《春秋传》),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。在自叙中说,他对四传

  • 周易象义串解

    六卷。清罗昌鸾著。罗昌鸾,长沙人。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(1849)。作者研究周易,认为“象之所在,义即寓乎其中,用是节录朱子本义,旁采先儒,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,庶几象昭而义亦昭”。因而此书以朱子

  • 诗经喈凤详解

    八卷。清陈抒考撰,汪基增订。陈抒考字百先,江西新昌(今江西省宜丰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汪基字敬堂,江苏星源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此书卷首有吴启训昆序及汪基例言。书名喈凤,是沿袭坊选古文之名。此书是

  • 脉诀刊误、附录

    《脉诀刊误》二卷,《附录》二卷。元戴启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脉诀刊误》又名《脉诀刊误集解》。戴启宗字同父,金陵(今南京)人。曾任龙兴路(今江西南昌)儒学教授。戴氏重视医学,潜心研究《内经》,撰有《五运

  • 水浒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许自昌(1578-1623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灵犀珮传奇》(辞目)。此记撰于明万历庚戌以后,故明吕天成《曲品》不及著录,清高奕《传奇品》,黄文旸《曲海目》等均题为自昌撰。此记两卷,三十二出,演梁

  • 续古文辞类纂

    二十八卷。清黎庶昌(1837-1987)编辑。黎庶昌,字莼斋。贵州遵义人。禀贡生。入曾国藩门下,与张裕钊,吴汝纶,薛福成同称曾门四弟子。光绪间历任驻英、法、德、日参赞。喜辑古籍,尝辑《古逸丛书》二十六

  • 春秋经世

    一卷。明魏校(见《周礼沿革传》)撰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卷二、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卷二〇〇作《春秋经世书》,二卷。该书取庄子“春秋经世,先王之志”的意思作书名,所注仅隐公一卷。其注多从《左传》,又夹以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