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除夕唱和诗

除夕唱和诗

一卷。明黄鲁曾辑。黄鲁曾字得之。江苏吴县人。生卒年未详。正德十一年《1516)举人。著有《吴中往哲续记》、《南华合璧集》。此编集友朋唱和之作,凡二十二首,皆嘉靖二十九年(1550)岁除即事诗,初鲁曾友人吴方山紬于初春四日,投以《岁除》诗。诗云:“坐守寒护听漏残,闷怀谁向岁时宽,清灯烂漫和春度,长铗光芒倚醉看。彩笔漫书更旧帖,金花巧簇试新盘。穷通本是吾侪事,何必区区发永叹。”鲁普见之,恍然有动于怀,因用韵追和。一时作者纷纷,乃勒成此集,以志盛事。作诗者皆当时吴中名士。龚雷雷尝校刻《战国策》,袁氏昆仲及俞弁缥缃之盛,可与吴方山埒。其诗均罕传,赖此得存其概。可补朱彝尊《明诗综》、陈田《明诗纪事》之缺,亦可谓之秘籍。卷后有姑苏吴岫家藏一印,弥足为此书增重,末有皇甫冲跋。有明嘉靖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贯珠编贝集

    五卷。明沈行撰。沈行,字履德,钱塘(今浙江钱塘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明成化间与陈言并称为集句高手。是编皆集句之诗,兼取唐宋元人之诗句贯而串之,使似珠玉相连求其声和。集名“编贝”则喻其掌握前人诗句之富,有

  • 宽甸县志略

    二卷。民国程廷恒纂修。程廷恒,详见民国《呼伦贝尔志略》。《宽甸县志略》民国四年(1915)九月奉天文和兴石印本。全书二卷,分二十二目,为:建置略,兵制略,古迹略,人物略,风俗略、经纬方里表、疆域表、山

  • 易学象数论

    六卷。清黄宗羲(1610-1695)撰。宗羲字太冲,号黎洲,浙江余姚人。明御史黄尊素之子。康熙初年,荐修《明史》,以年老多病辞。此书自序云:《易》广大无所不备,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,而《易》之

  • 留春草堂诗钞

    七卷。清伊秉绶(1754-1815)撰。伊秉绶,字组似,号墨卿、墨庵,福建宁化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进士,授刑部主事,擢员外郎。嘉庆三年(1798)为广东惠州知府,后任扬州知府。工书,尤擅隶书,

  • 石门文字禅

    三十卷。宋僧惠洪(1071-1128)撰。惠洪,名觉范,俗姓彭氏,宜丰(今江西宜丰县)人。惠洪少孤,能文善诗。张天觉闻其名,请往峡州天宁寺。后易名德洪。许诗话称其著作似文章巨工,仲殊、参寥辈皆不能及。

  • 颐志斋文钞

    一卷。《诗钞》一卷。清丁晏(约1835前后在世)撰。丁晏,字俭卿,江苏山阳人。生卒年未详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官内阁中书。考证经史,著述甚富。惟诗文集虽经编定而未梓行。罗振玉于其后人处得见写本。

  • 陆绩易述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吴陆绩撰,清黄奭辑,载于《汉学堂经籍》中。陆绩字公纪,吴郡吴人,官至郁林太守,加偏将军。其事见于《三国志》吴志中,称其注《易》释玄,皆传于世,原书早佚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,其《易》注十五

  • 终南仙馆石刻

    二卷。清张祥河刻。张祥河字诗舲,张得天之孙。此是张祥河为陕西巡抚时,以家藏米芾、祝允明、莫云卿、董其昌四家之书,摹刻于终南山馆。于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刻成。此刻所收的祝枝山《草书诗三百首》、莫云卿

  • 四库全书

    三千五百零三种,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。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官修丛书。乾隆年间,清王朝政治经济正臻全盛时期,学术研究也因朴学的兴盛而呈繁荣景象。大批学者遵循汉儒训诂方法研治古籍,深感有将古今著作汇为总集以

  • 天长县志

    四卷。清江映鲲修,张振先等纂。江映鲲,字南溟,四川阆中人,举人,康熙元年(1662)来知天长县事。张振先,邑人,贡生。天长县志,一修于明嘉靖二十九(1550)县令邵时敏,再修于万历四十六年(16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