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音韵问答

音韵问答

一卷。清钱大昕撰。钱氏生平见“恒言录”。是编于《潜研堂文集》中摘出问答十五则,并益以《同音假借说》、《古今方音说》、《答严九能书》、《答周松蔼同年书》等,遂成一书。卷末有吴江沈懋德跋语,大略云:三十六字母,托言出自西域,不过神奇其说耳。郑樵无识,遂谓中国人不知七音,不亦愚哉!钱竹汀先生是编,大概举正亭林顾氏之讹。其中历引诗书中股肱丛脞、高冈元黄,以见母为华音而非梵音,尤为确论。是以足以关渔仲之口矣。《音韵问答》云:字母两字固出于《华严》,然唐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所载《华严经》终于五十八卷,乃实叉难陀所译,出于唐中叶,又在玄应之后。而汉末孙叔然已造翻切,则翻切不因于字母也。翻切之学,以双声叠韵纽弄而成音。有叠韵,而后人因有二百六部。有双声,而后人因有三十六母。双声叠韵,华学非梵学,即三十六母,亦华音非梵音也,谓见溪群疑之谱本于华严者妄矣。特以其谱为唐末沙门所传,又袭彼字母之名,夹漈不加详考,遂误认为天竺之学耳。案大昕谓“字母”二字出于《华严》;三十六母为华音而非梵音;反切不因于字母而源于双声叠韵。钱氏于《十驾斋养新录》等书亦反复阐发此说。案“字母”是悉昙、等韵从印度输入的术语;三十六字母确为表现华音者。然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则误矣。关于反切的起源,一派谓曾受梵文影响,宋之郑渔仲,沈存中、陈直斋,清之纪文达、姚惜抱等均主是说;另一派则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或合音,是中国自己造出来的,顾亭林力倡之,陈东塾及钱竹汀等附和之。赵荫棠《等韵源流》云:“周秦至汉所有之合音,乃天然的(案双声叠韵亦当如是观),汉代以后之反切,而是人为的。这个人为的反切,非有外力不能产生。……汉哀帝以后正是梵文输入的时候,则学梵文者当然先知其拼音,因此而悟出来反切。”赵氏所言很是。是书刊入《昭代丛书》(道光本壬集补编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麟旨定

    无卷数。明陈于鼎撰。陈于鼎字尔新,宜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官至翰林。该书专为科举考试而作,从《春秋》中拟出题目,以一破题为式,而略为诠释。无甚新意。今上海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刻本,作十二卷。

  • 梦窗稿

    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宋吴文英(约1212-约1272)撰。吴文英字君特,号梦窗、觉翁,庆元(今浙江宁波)人。吴文英往来于江浙之间,曾为嗣荣王等显贵的门客。其词字句工丽,音律和谐,与周密齐名,并称“二窗

  • 六家诗名物疏

    五十四卷。署名冯应京。应京字可大,号慕冈,盱眙(今属安徽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进士,为户部主事,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。是书沿袭宋蔡卞《诗名物疏》推衍而成。其引证颇为赅博。每条之末,间附考证。如《郑风·

  • 白莲集

    十卷。唐释齐己(生卒年不详)撰。释齐己自号衡岳沙门,湖南益阳人。此集系释齐己卒后由其门人酉文所编,交孙光宪编辑而成。首有天福三年(938)孙光宪作序。前九卷为近体,后一卷为古体。古体之后又有绝句四十二

  • 郧西县志

    ①二十卷首一卷,清张道南纂修。张道南,字吾庵,福建晋江人,举人,官郧西知县。县志一修于康熙二十年(1681)县令冯泰运,再修于乾隆十五年(1750)县令马垣,前此郧西县无志,无所依据仓促采录,近于芜杂

  • 方言笺疏

    十三卷。清钱绎、钱侗撰。钱绎(1770-1855)初名东墉,字以成,一字子乐,号小庐居士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人。少承家学,与兄东垣、弟侗皆潜研经史、小学,时称“三凤”。所著尚有《训诂类纂》、《尔

  • 通鉴地理今释

    十六卷。清吴熙载撰。熙载原名廷风,字熙载,以字行,号让之,仪征(今江苏仪征县)人。是书释以今地,多采齐次风、戴东原、徐呈伯、董方立、沈子敦之说,对《通览》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,指出其今名。熙载

  • 至游子

    二卷。无撰者姓名。此书分上卷、十三篇,下卷、十二篇。总其要旨,主于清心寡欲而归于坎离配合,以保长生延命。而且力辟容成公所谓“御女之术”,所言颇近于正。然其上篇多取佛经,又附会以儒理,说颜子之不改其乐与

  • 庄氏史案

    一卷。清不著撰人名氏。《庄氏史案》是据陈寅清《榴龛随笔》而录,述清初庄廷鑨史狱案。明故阁辅朱国祯,曾欲为明史,未成而卒,书稿为湖州庄氏窃据为己,庄廷遂招集宾客,整理增删成书。廷死后,其父庄胤城召匠刊刻

  • 玉霄仙明珠集

    二卷。明吴子孝(1485-1563)撰。吴子孝字纯叔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吏部尚书吴一鹏子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。《江南通志》称其“议论英发,为文章宏肆浩博。”吴子孝词尚能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