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安县志

黄安县志

①十卷,首一卷,清林缙光修,侯安国、汪瀛等纂。林缙光,字黼文,广东南海人,举人,官黄安知县。侯安国,字玉阳,湖北兴国州人,举人,官黄安教谕。汪瀛,湖北沔阳州人,拔贡,官黄安训导。嘉靖中郡人耿定向虑县无志,无以信今传后,修志乘名《黄安初乘》,余相当时知县事,故千顷堂书目,只载余相未及耿定向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林缙光莅任,搜阅旧志,仅有抄本,且多讹误,欲修未逮,迟之不久,乃延侯安国等讨论采辑。以旧志为宗,参以省郡二志,书成于道光二年(1822)。地理志,于疆域、山川、物产并三县归一邑,省志、郡志所载,采取录入。建置志,黄安城建于嘉靖四十二年(1563),嗣后自隆庆二年至乾隆二十年,重葺六次,考其年月而详载。职官志,所载起于置邑之时。选举志,按疆域采录,起自宋时。艺文志,各体具备,所录不多。是编沿抄旧志,博采舆论,以俟后人修志抉择。② 十卷,首一卷。清朱锡绶、胡承祖、柴钟岳等修,袁瓒撰。朱锡绶,江苏镇洋人,举人,官黄安知县。胡承祖,字辔如,安徽六安人,监生。柴钟岳,字秀珊,四川巫山人,三人先后知其事。袁瓒,字廉叔,江苏奉贤人,湖北候补知县。道光二年(1822)县令林缙光续修县志,历四十余年,县岁遭兵燹,其间乡团武备,忠孝节烈,营缮建修,应增者甚多。同治七年(1868),朱锡绶委袁瓒来县督修,八年(1869)朱锡绶去职,胡承祖、柴钟岳先后继任,志告成刻印。其纲目仍遵前志。沿录旧志,汰其浮文,归纳简要。地理志,自沿革至风俗,无所增损。学校志,遵新颁式分条详注,凡关学校者并附。赋役志,备载旧章。人物志,前志所载均经采录,其后举报有先后迟速不同,随时依类列入,未细分年代。杂志、祥异,以建县时始,前者皆删除之。此志远稽近取,博访周谘,参酌弃取,较胜于前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议史摘要

    四卷。其文是吕祖谦(1137-1181)《左氏博议》之增订注释。吕祖谦字伯恭,南宋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,祖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,隆兴时进士,后又中博学鸿词。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,实录院检讨官,

  • 即墨县志

    ①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尤淑孝修,李元正纂。尤淑孝字孟仁,大兴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,举人出身,乾隆十九年(1754)任即墨知县。李元正,邑人。尤淑孝到任后,周览疆域,博考庶政。因索邑乘参阅,见其断简残篇,

  • 黄元龙诗集

    八卷。《附尺牍》二卷。明黄奂(约1596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奂,字元龙,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元龙小品》等。其诗意力主独创,而失之生硬。集中诸体皆备,独无七言律诗。因流俗唱和,多用七言诗,故黄奂

  • 通鉴胡注举正

    一卷。清陈景云(1669-1747)撰。景云字少章,江苏吴江人。吴江县学生,终生不仕,淹贯群籍,尤精史学。著有《读书记闻》、《纲目辨误》、《通鉴胡注正误》、《纪元考略》等。此书订正胡三省《资治通鉴音注

  • 古文尚书疏

    一卷。清王谟辑,题梁吴郡顾彪撰。《北史·顾彪传》云:“顾彪字仲文,余杭人,明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。炀帝时为秘书学士,撰《古文尚书》二十卷行于世。”孔颖达《尚书正义》则云:“《古文》,近至隋始流行河朔。其

  • 朱子诗义补正

    八卷。清方苞(1668-1749)撰。方苞字灵皋,号望溪。一说字凤九,号灵皋,晚号望溪。桐城(今安徽桐城县)人,清朝著名散文家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会试中试,以母病未预殿试。乾隆元年(1736年

  • 宪台通纪

    二十四卷。元代政书。元赵承禧编撰。承禧字宗吉,晋宁(今山西临汾)人,历官监察御史。书成于顺帝至元二年(1336),记载世祖至元五年(1268)至顺帝至元二年御史台建官定制、司属沿革、吏负损益及有关诏敕

  • 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

    二十一种,二百六十七卷。清钱大昕撰。全书收经部一部,史部十五种,子部四种,集部一种(为《潜研堂文集》五十卷《诗集》十卷《诗续集》十卷)。其中史部《廿二史考异》、子部《十驾斋养新录》、集部《潜研堂文集》

  • 东晋疆域志

    四卷。清洪亮吉(见《春秋左传诂》)撰。是书介绍东晋时疆域,卷一为扬州、北徐州、兖州、豫州、北青州,卷二为司州、荆州、湘州、江州,卷三为梁州、益州、宁州、交州、广州,卷四为宝州侨郡。作者参据诸多史料,考

  • 四部备要

    三百五十一种,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。中华书局辑。该丛书选辑经史子集四部中重要和精粹著作,凡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所须的常用书大都收录,而且一些著作选用经清代学者整理的佳本。例如经部收有十三经古注、十三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