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州府志

黄州府志

①九卷,清苏良嗣修,奚禄诒纂。苏良嗣,辽阳州(今辽阳市)人,荫生,官黄州知府。奚禄诒,字克生,黄州人,进士,官常州府同知。府志明弘治十三年(1500),郡守卢希哲修,万历三年(1757)郡守潘允哲修。此后百余年未经补辑。苏良嗣奉檄重修,搜求旧志,参以采访,遂成此志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刻印。因府志废缺,有百余年,经明末兵燹之后,典籍散佚,志成凋谢,地理、田赋二志,凡山川险易,风土醇醨,田赋登耗无从考证,各县志乘也未足征信,故仅录旧志,无所损益。职官、选举、人物三志,取明代督学道高世泰《三楚文献录》为依据,然高世泰为吴人,以吴人记楚事,难免传闻异辞,故所录姓氏,遗漏舛错甚多。旧志无学校一门,此志也未增加,实因陋就简而成书。② 二十卷。清王勍修,靖道谟纂。王勍,字恕堂,陕西鄠县人,选拔教习,官黄州知府。靖道谟,字果园,黄州人,进士,翰林院庶吉士。官云南姚州知州。郡志自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前守苏良嗣继万历志重修,迄六十余年,乾隆十四年(1749)刻印。分地理、建置、赋役、学校、职官、选举、人物、艺文、杂志、外志十纲。旧志山川桥梁,每并附疆域志,此编以山川为天地自然之位置,附于地理,桥梁为后人所创设,附以建置。旧志所载物产,有通产和专产之分,每载专产通产则略而不录,此编以通产为郡县所本有,未能割弃,逐条增入。人物志、文苑、宦绩等类依次补收。忠臣、义士、烈女、贞妇采访尤详,所属各县,按次序而分别载录。艺文志,古文诗赋体裁不一,苏志分各州县载之,头绪纷繁,此编分别各体,合八属并载,仍以年代为次序。学校志,万历志缺载,苏志因之,此编辑列为四卷。③ 四十卷,首一卷。清英启修,刘燂、邓琛等纂。英启,字续村,汉军镶白旗人,进士,官黄州知府。刘燂,字悔复,黄州人,进士,官湖南衡州知府。邓琛,字献之,湖北黄冈人,举人,官刑部郎中。黄州乾隆王勍修志,文简事赅,远胜康熙苏志。光绪间邓琛与修通志,往来鄂省志馆,得见楚中舆记,如廖道南《楚记》、廖元度《楚风补》、朱日浚《黄州文献录》等书,凡有关黄州者,摘要抄录,并征各属志乘,依据王志,与同馆诸人,商榷采择,郡志告成。光绪十年(1884)刻印。此志疆域至武备,抄录王志,职官、选举、人物依类增加,艺文变更前例,广为搜采。前志所载诗文,用范成大《吴郡志》例,分注各条之后,无类可归则于集部后附存。碑碣择其典雅者著于篇。杂志所录具有见解。王志胜于苏志,是志则更详于王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经汇解

    四十六卷。明秦继宗撰。秦继宗字敬伯,湖北黄冈人,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。本书凡例称:“蔡传之遵令甲也,读者安敢别立赤帜?推是传而注经,而经反因传而晦,则不得一效忠焉。”故本书作者秦继宗也欲详稽

  • 易大象说录

    二卷。清吴舒凫撰。吴舒凫一名逸,字吴山,吴县人。该书只解释《大象》,可能是因杭人施相的《周易大象颂》而作,每条附以赞语。其中改“天行健”为“天行乾”,“天地交”为“地天交”之类,他的儿子吴向荣在跋语中

  • 西夏文缀

    三卷。清王仁俊(详见《辽文萃》条)辑。王仁俊认为西夏思恭子弟,一姓相传,历王五代,元昊崛兴,翻译经典,崇尚儒术,尊孔子为至圣,帝之以文宣,衣冠制度奄有中国遗风,其文章辞命,有可观者。遂于编次《辽文萃》

  • 易拇

    十六卷。清万年淳著。万年淳原名康,字弹峰。华容人。乾隆末年举人,曾官六安州知州。此书前八卷为图说,其中一至三卷为经说,四五卷为例说,六七卷为通说,八卷为附说。据作者自序:“成图说八卷,意犹未尽,复辑其

  • 四川通志

   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,清黄廷桂纂修。黄廷桂(1691-1759),汉军镶红旗人,字丹崖。康熙末以世荫起家,历任宣化总兵,四川提督,甘肃巡抚,两江、四川总督,武英殿大学士等。乾隆二十年(1755)任陕甘总督

  • 经世金书

    四卷。葡萄牙阳玛诺(详见十诫真诠)译。著有《拯世略说答客问》。《经世金书》原名《基督范》,是一部耶稣教之作。撰人有德意志人笃玛,法兰西人热而松,意大利人热尔森。汉译本不仅一种,主要名为《经世金书》。北

  • 青萝文集

    二十卷。明王渐逵撰。王渐逵,字用仪,号青萝子,广东番禺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嘉靖十年(1531)前后在世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刑部主事。本集文8卷,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、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;诗分《

  • 音切谱

    二十卷。清李元撰。李元(?-1816)字太初,号浑斋,京山(今湖北京山县)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举人。尚著《声韵谱》、《春秋郡国考》、《五礼撮要》、《易学集解》等,所著仅《音切谱》、《声韵谱》

  • 读史吟评

    一卷,清黄鹏扬撰。鹏扬字远公,晋江人(今属福建省泉州市),顺治十四年(1657)考中举人,尝官知县,著有《史评辨正》。《读史吟详》杂咏史事,每首诗后再附以作者的论断,在体例上略如元代宋无《啽呓集》,但

  • 侍讲杂记

    见《吕氏杂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