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龟溪集

龟溪集

十二卷。宋沈与求(1086-1137)撰。沈与求,字必先,湖州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政和五年(1115)进士,迁明州通判。上疏论执政,迁兵部员外郎。自劾以为言苟不当,不应得迁,乃除殿中侍御史。曾取古今屯田利害,为集议二卷上之,累官御史中丞,知无不言,前后共四百奏,言甚切真。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。高宗时,官至知枢密院事。卒谥忠敏。其奏文深中时弊;其说亦主持风教,振刷纲常;其制诰诸篇皆典雅从容,具有唐人风范。著有《龟溪集》十二卷,为绍熙中,其孙沈说所刊,前有观文殿大学士李彦颖和湖州张叔椿二序。今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匮悬解

    二十二卷。清黄元御(详见《周易悬象》)撰。黄氏认为张机《金匮玉函经》主要以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,来治疗内伤杂病。而阳自阴升、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,故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为据,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,对《金

  • 钦定巴勒布纪略

    二十六卷。清乾隆帝敕撰,方略馆编纂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三月,巴勒布(今尼泊尔)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,侵占西藏聂拉木、济咙、宗喀等地,西藏告急。清廷命侍郎巴

  • 读论衡

    一卷。清俞樾撰。俞樾生平事迹详见《群经平议》。王充《论衡》,包罗宏富,可以证经,可以考史,也可以推证百家诸子等。俞樾阅读《论衡》,每有心得,随笔札记,以成此书。此书借以推证他书之处颇多,如“水潦降不献

  • 钦定续文献通考

    二百五十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续文献通考》。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,乾隆乃命依照《三通》形式,将《续文献通考》与《清朝文献通考》分别成书,是书则于乾

  • 浮物

    一卷。明祝允明(1460-1526)撰。祝允明字希哲,号枝山,又号枝指生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弘治五年(1492)举人,官广东兴宁知县,迁应天通判。祝允明博学善文,工书法,其狂草下笔纵横,于似无规则

  • 潜室札记

    二卷。清刁包(1603~1669)撰。刁包字蒙吉,号六用居士,祁州(今河北无极)人。明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再试不第,遂弃举子业,以著述讲学为事。清兵入关,隐居不出,于城隅建斋曰“潜室”,闭户读书

  • 五服释例

    二十卷。清夏燮(详见《校〈汉书〉八表》)撰。书首有燮自序,略言“丧服之旨,莫先正名,名正而后尊亲之杀、伸降之差,礼所由生,义所由起。至尊之服,则父、君、夫所谓三纲者是,至亲之服,则母及妻子昆弟,所谓一

  • 平台纪略

    不分卷。清蓝鼎元撰。蓝鼎元(1680-1733),字玉霖,别字任庵,号鹿州,福建漳浦人。少孤力学,通达治体。雍正年间官至广东普宁知县、广州知府。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反清起义

  • 云左山房诗钞

    八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清林则徐(1785-1850)撰。林则徐,字元抚,又字少穆,晚号竢村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闽侯)人。嘉庆十六年进士,官两广总督。曾与龚自珍、魏源等同倡经世之学。是鸦片战争时禁烟派代表人

  • 养生杂纂

    二十二卷、附《养生月览》二卷。宋周守忠(生卒年不详)编辑。周守忠号松庵,生平事迹不详。平生注重养生,特搜集有关养生宜忌等事,按月编录成书,取名为《养生月览》。后在此基础上广为搜录,撰成《养生杂纂》,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