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王
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自齐田威王,历宣、湣、襄至建为五王,秦灭齐,虏建于秦,其子孙别以五王为氏(1,7,11,12,21)。【布】 山东东莱有五王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妫姓。《风俗通》: 齐自威、宣、湣、襄至王建五王,因以为氏。”郑樵将其归 “以族为氏”之列,系出妫姓。
《姓氏英贤传》称: “东莱有五王氏。”东莱,即今山东掖县。
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自齐田威王,历宣、湣、襄至建为五王,秦灭齐,虏建于秦,其子孙别以五王为氏(1,7,11,12,21)。【布】 山东东莱有五王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妫姓。《风俗通》: 齐自威、宣、湣、襄至王建五王,因以为氏。”郑樵将其归 “以族为氏”之列,系出妫姓。
《姓氏英贤传》称: “东莱有五王氏。”东莱,即今山东掖县。
读音:Ōuyáng【源】 越王之后有欧羊氏(17,62,63)。或为欧阳氏所改(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引《姓觿》注云:
读音:Wūlā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(13),至清改称乌拉氏(24)。清满洲八旗有此姓,世居郑家堡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吴氏(180)。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兀拉氏,
读音:Jù/Jiuh,Jy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、南投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’ěrgēnqiān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郭戈勒哈拉,汉姓为郭(189)。
读音:Jì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古有计国(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),禹后所封,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)和《路史》(60,62)。 ②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,初都计斤(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),其后以
读音:fù mǎ见《尸子》。当为掌驸马之官,子孙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读音:Fē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iú/Liou,Lyou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河南息县有此姓(302)。
读音:qiáo【音】又音乔(Qiáo)(17)。【源】①高阳氏玄孙峤牛之后(6,7,11,12,17)。蟜牛为舜之祖。②少典氏之妃有蟜氏之后(17)。③春秋时郑公孙趸,字子蟜,子孙以字为氏(7,17)
读音:Yīlièbāěr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本为西北山名,以山名命部,以部为氏。《元史·托克托呼传》载: “其先本武平北折连川安塔哈山部族,自库春出,徙居西北伊埒巴尔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