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郭
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居北郭(北门之城称北郭),因以为氏(7,17)。一说,齐大夫北郭佐,字子车,其后有北郭氏(12,15,21,60)。【人】 北郭骚,春秋时齐人,与晏子为友(7,21)。北郭伯玉,汉时将军(21)。
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齐大夫北郭子车之后也。子车名佐,生北郭启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“出自齐北门之城谓之北郭。大夫居北郭者,因以为氏。”
春秋时齐有北郭骚,晏婴之友。
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居北郭(北门之城称北郭),因以为氏(7,17)。一说,齐大夫北郭佐,字子车,其后有北郭氏(12,15,21,60)。【人】 北郭骚,春秋时齐人,与晏子为友(7,21)。北郭伯玉,汉时将军(21)。
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齐大夫北郭子车之后也。子车名佐,生北郭启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“出自齐北门之城谓之北郭。大夫居北郭者,因以为氏。”
春秋时齐有北郭骚,晏婴之友。
读音:Hè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邵武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元和姓纂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出自赫咠氏之后。”
读音:yì汉有酷吏南阳太守义纵,世居河东。宋有义道人,年百五十岁,泰州人。望出河东及平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Wūzhālā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,清顺治时有前锋统领锡图库,姓此氏。” (按:此当即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“乌扎喇” 氏,后或改为单姓“吴
读音:chǒu【源】 周时有丑父(15,62)。当为丑氏之祖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丑千,南北朝时南齐荥阳人(21,60)。丑闾,元至正年间知安陆府(21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
读音:Yělǐzhījī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仲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伊勒齐勒”。
读音:Chìqiān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疑此为“叱干”之讹,盖千、干形近似而混,致一为二: 叱干、叱千。)
读音:cài zhòng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文王之子蔡叔度之子蔡仲胡之后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蔡仲其,战国时赵将(6,21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姬
读音:Zhūlègēn金代女真族姓氏,乃金女真之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金时有珠勒根·斡,克山哈斯罕人; 珠勒根·穆都呷,上京纳琳河人。
读音:Chìtiějí【综】 元人姓。元礼部尚书、吏部尚书耶律希亮之母为赤帖吉氏(57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齐塔济〕(24)。
读音:zhú鲜卑郁筑鞬之后。(见《三国志·魏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