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āi

【源】 春秋时鲁哀公之后,以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7,21,60)。【变】 明时有改哀氏为衷氏者(24)。【望】 南康、东阳、广汉(17,21,60)。【布】 河北卢龙(289)、山西阳城(309)、云南东川(380)、浙江萧山(209)、江西宁都(280)、新干(400)、台湾(64,68,261)、贵州安顺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哀章,汉王莽时梓潼人,国将美新公(21)。哀道宁,明时中部人,弘治中江西弋阳县丞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,分布很广。今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冷水江市,福建之浦城,广西之灌阳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 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哀氏,谥也,未详何王公之谥。望出南康、东阳。今建州多此姓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则云: “据说是春秋时鲁哀公的后代。”

汉代有哀仲,善种梨,实大而味美,人称“哀家梨”; 又有哀章,事王莽,为国将,美新公; 宋代有哀长吉,崇安人,嘉定进士; 明代有哀世用,举人,上疏求改姓衷,嘉靖皇帝令准改哀为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ù【源】 ①源自己姓。顾伯,夏商时侯国(故城在今山东范阳东南50里之顾城),成汤伐韦顾,子孙散亡,以邑为氏(7,11,12,17,60)。②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,汉时别封其子为顾余侯,初居会稽

  • 刻覺

    读音:Kèjué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第一

    读音:dì yī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,以门族次第为氏,故有第一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风俗通》云: “其先齐诸田,徙园陵者

  • 必嚕岱

    读音:Bìl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别剌歹”。

  • 读音:zhān【音】 亦音Zhān(91)。【源】 ①金时女真人粘合氏之后(60,63)。②或为元时粘罕之后(60,62),按,金宗室、熙宗时官太保、尚书令完颜宗翰,女真名粘没喝,又译粘罕(56,61

  • 蘇胡

    读音:Sūhú【综】 土族姓。世居青海互助。系辽金时河西走廊游牧部落“阻卜”之译音,亦称阴山鞑靼,汉姓为胡(195)。

  • 黑蘇立

    读音:Hēisūlì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莫代之妻为黑苏立氏(260)。又,清正蓝旗满洲马甲苏尔泰之妻为黑苏勒氏,正蓝旗满洲领催拔里善之妻为合束里氏(260),〔黑苏勒〕、〔合束里〕等似均为黑苏立之

  • 公儀理

    读音:Gōngyílǐ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萨穆哈之妻为公仪理氏(260)。

  • 奚結

    读音:Xījié【源】 晋时敕勒族诸部有同罗、仆固、奚结,奚结在同罗部北,仆固部东,以部为姓(60,62,63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 “敕勒之别部,在同罗北、仆固东。以

  • 脱脱倫

    读音:Tuōtuōlún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