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廖
【综】 由张、廖两单姓所组成。原籍福建诏安、漳州及河南祥符(236)。台湾台中、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今香港有此姓。” 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注称: “当代璧联姓,源出台湾云林西螺,相传该族人本姓张,因受恩于廖氏,乃改姓 ‘廖’ 氏作报答,至此人去世后再恢复本姓,以祭祀祖先,人称 ‘活廖死张’。同时规定: 此族廖氏不得与张氏族人通婚,避免近亲繁衍。但后世两族青年男女恋爱者时有发生。乃改为譬联姓 ‘张廖’ 氏。今台湾、香港及海外皆有分布。”
【综】 由张、廖两单姓所组成。原籍福建诏安、漳州及河南祥符(236)。台湾台中、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今香港有此姓。” 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注称: “当代璧联姓,源出台湾云林西螺,相传该族人本姓张,因受恩于廖氏,乃改姓 ‘廖’ 氏作报答,至此人去世后再恢复本姓,以祭祀祖先,人称 ‘活廖死张’。同时规定: 此族廖氏不得与张氏族人通婚,避免近亲繁衍。但后世两族青年男女恋爱者时有发生。乃改为譬联姓 ‘张廖’ 氏。今台湾、香港及海外皆有分布。”
读音:ā bù h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系白号之姓(71)。【变】 ①金时亦作〔阿不哈〕、〔阿弗罕〕、〔呵不哈〕(56,71)。 ②清时又改译为阿布哈(24,260)。 ③汉姓为田(71)。【望】
读音:chì【音】 又音赤(Chì)(62,80,91)。【源】 见《元和姓纂》(7,15,80)。斥章,汉置县,故城在今河北曲周东南,以地为氏(60,62)。一说,出斥山。在今山东荣城南120里,见
读音:Púlá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,随魏内迁。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》收载: “仆阑氏,后改为仆氏。”或作“僕蘭(仆兰)”。姑兼收以备考。
读音:Hēngqíl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喇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清镶蓝旗满洲闲散清保之妻为衡启勒氏(260),〔衡启勒〕似即亨奇勒之异译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吉林乌拉地方
读音:Mòkèqìn【综】清正黄旗蒙古护军八十三之妻为莫克沁氏(260)。
读音:Wěi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íng【源】 古有伶人(官名),掌乐之官,以官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泠(17,60)。【望】 涿鹿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伶伦,一作泠伦
读音:j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亦收此姓,音zhuó。姑兼收。
读音:fú【源】 ①共工之臣有浮游,见《古文琐语》(60,62)。浮氏始于此。②成汤之裔封莱(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南莱子城),莱子浮柔奔棠,晏弱迁居于郳(即春秋时小邾,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,其后有浮氏(
读音:Sàmìlǎ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密喇氏(256)。又,清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弥喇氏(259),正蓝旗满洲护军苏穆巴喇之妻为萨密勒氏,镶白旗满洲亲军德福之妻为萨密尔氏,正黄旗满洲马甲阿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