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欧阳

欧阳


读音:ou yáng

欧阳姓主要是以封地为姓氏。越国被楚灭亡之后,其后世孙被封于乌程欧阳亭,遂因以为姓。

欧阳姓发源于渤海郡(今河北沧县)。当今,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河南、四川、安徽、湖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
欧阳姓历史人物有欧阳询,唐代著名书法家,书法学二王,平顺中见险绝。因他曾做过太子率更令,故世称其书体为率更体。他的作品《九成宫醴泉铭》刻于九成宫。欧阳詹,唐代福建人。欧阳詹文章诗赋名噪一时,才高学博,对福建地区文教事业影响深远,被称为“闽学鼻祖”。他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中进士第二名,与他同榜的还有韩愈等名士,时称“龙虎榜”。后欧阳詹担任国子监四门助教,因此被人们尊称为“欧阳四门先生”。欧阳修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,天圣年间进士,庆历年间任谏官,因支持范仲淹变法,要求改良政治,被贬到滁州;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,其散文文理通达,抒情委婉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诗歌风格与散文近似,语言流畅自然。词作婉丽柔美,继承南唐遗风。他是当时文坛领袖,曾巩、苏洵、苏轼等均出其门下。曾与宋祁合修《新唐书》,并编撰《新五代史》,有《欧阳文忠集》。欧阳予倩,名立袁。湖南浏阳人,戏剧艺术家、表演教育家。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。

欧阳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一十二位。


越王无疆次子,封乌程欧余山之阳,后有欧氏、欧阳氏。(见《路史》) (参见“”条)

▲<汉>欧阳政,王莽时讲学大夫。<宋>欧阳修,庐陵人,文学家。<明>欧阳寅,从化人,南宁府同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葛邏祿

    读音:Gěluólù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本突厥诸部,与东鼻部接,是以部族为氏。” 或作 “哥逻”、“歌逻”。又为回纥贺鲁部姓氏。唐代有葛逻禄·社利。

  • 察哈泌

    读音:Cháhhāmì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镶蓝旗中有察哈泌氏(259,260)。

  • 读音:hú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17,21)、《正字通》(91)。即浑沌氏(60)。【变】 亦作混沌氏,后去水作昆氏、屯氏,见《风俗通》(60,62)。【望】 高昌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

  • 倚相

    读音:yǐ xiàng【源】 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,以名为氏(12,17,60)。【人】 倚相季文,战国时楚威王之士官(12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楚左史倚相

  • 石白熱

    读音:Shíbáirè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豆荚”,后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  • 麥丘

    读音:Màiqiū【源】 春秋时齐桓公至麦丘(故城在今山东商河西北),麦丘老人年八十三,祝桓公寿,公封之麦丘,其后因以为氏(6,9,12,17。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麦邱〕(6,17)。【望】 齐郡(

  • 读音:Jiū【音】 亦音Liú(60)。【源】 南越王赵婴齐在长安时,娶邯郸摎氏女,见《史记》(12,21,60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摎尚,战国时河内太守(9,12,17)。现行罕见

  • 唐杜

    读音:táng dù【源】 帝尧陶唐氏之后,受封于刘(故城在今河北唐县)。裔孙刘累之裔封方城之唐(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),是为唐公,楚灭唐,徙杜(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),为唐杜

  • 哩鼎

    读音:Līdǐng历史上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(西) 夏首领哩鼎·阿裕尔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没盧

    读音:Méilú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吐蕃尚婢婢,姓没卢氏。”或音mòlú ,姑兼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