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ū

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,周武王时期,司寇忿生,受封于苏,建立苏国,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,称为苏氏。二是改姓,北魏跋略氏,改为苏氏。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。

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。春秋时,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。汉武帝时,苏建被封为平陵(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)侯,此后不久,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、武功苏姓、蓝田苏姓。汉末苏姓一支由河南迁到四川眉山。唐初,苏姓入闽。北宋,苏姓南至两广、云南一带,也有到越南、老挝、泰国的北部山区者。苏姓入台湾始于宋、明。清时,苏姓人已广布全国。如今,苏姓尤以广东省为多。

苏姓历史人物有苏秦,战国时期的韩国人。他出身卑微,素有大志,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。说服韩、赵、燕、魏、齐诸国合纵,与秦国抗衡。苏洵,北宋散文家。深得欧阳修推崇,以文章闻名于世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,苏洵子,北宋文学家,号东坡居士。其文章挥洒畅达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他的诗雄放清新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他的词豪放,与辛弃疾合称“苏辛”。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。苏辙,北宋散文家。与父洵兄轼称“三苏”。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,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。苏曼殊,近代文学家,精通多种文字,多才多艺。他的诗风“清艳明秀”,在当时影响很大。

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二位。


苏氏之先,出于高阳,高阳之子曰称,称之子曰老童,老童生重黎及吴回,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,以罪诛,其后为司马氏。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,吴回生陆终,陆终生子六人,长曰矾,为昆吾,次曰惠连,为岭胡,次曰篯,为彭祖,次曰来言,为会人,次曰安,为曹姓,季曰季连为芈姓。六人者,皆有后,其后各分为娄姓,昆吾始姓己氏,其后为苏、顾、温、董。当夏之时,昆吾为诸侯伯,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。至周有忿生为司寇,能平刑以教百姓,周公称之,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。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,世世仕周,家于其封,故河南、河内皆有苏氏。(见《苏洵族谱·后录》)

▲<汉>苏建,杜陵人,代郡太守。<宋>苏轼,眉山人,文学家。<清>苏谊,杭州人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魯克

    读音:Lǔkè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折蒲

    读音:Shépú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宋有折蒲嘉施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呼達爾

    读音:Hūdá’ěr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骁骑校遮尔忒之妻为呼达尔氏(260)。

  • 良佳

    读音:Liáng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,世居沈阳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梁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沈阳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后或改为“

  • 精奇勒

    读音:Jīngqílè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《黑龙江志稿》 收载。或作精奇力、精奇勒、金克力等,皆“精奇里”之别译。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“金”字而为单姓。参见“精奇里”

  • 读音:Xù/Shiuh,Sy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、高雄、台中、宜兰等地均有此姓(64,68,261)。

  • 薩滿呼

    读音:Sà’mǎnhū【综】 清驻防索伦镶黄旗中有萨满呼氏,世居打牲(259,260)。

  • 子乾

    读音:zǐ qián【源】 春秋时蔡昭侯之子公子子乾之后(1,60)。【它】 《姓苑》和《古今姓氏辨证》等书(4,17,21,60)载,齐顷公子都,字子乾,后为氏,误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,26)

  • 鼠尼施

    读音:Shǔníshī【源】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,属咄陆部,全称为鼠尼施半啜(428)。以部为姓。

  • 读音:Zhái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黄帝之后。古时北方有翟国,为黄帝后裔所建,春秋时灭于晋,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,逃迁各地。二是为张姓所改。如安徽泾县之翟姓,原姓张。翟姓发源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