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ài

【源】 ①赖,子爵之国,蔡州褒信有赖亭(故城在今河南息县东北70里),即其地也,后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7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满族姓(344)。③清云南永昌府户撒长官司赖氏,原系四川巴县汉族人,后为阿昌族(253)。今阿昌族仍有此姓(104)。④台湾土著(65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颍川、河内、南康、河南(7,12,21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7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54%。【它】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赖姓曾被迫使用日本濑川、清濑等姓,此二姓内仍含赖字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改为赖姓(65)。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有人曾使用日本姓谷山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废日本姓,改姓赖(65)。【人】赖宣,汉时交趾太守(21)。赖文光,清同治间与任桂同为东捻之魁,称遵王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东之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峡江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傣、壮、纳西、土家、阿昌、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本为国名,子爵,今蔡州褒信有赖亭,即其地也,昭四年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望出南康、颍川、河南。”古赖国在今湖北随县。②阿昌族之赖姓,分布在今云南之陇川。阿昌语则称 “喇来”,以其尾音谐以汉姓 “” 而得。

汉代有赖丹; 宋代有赖绂; 元代有赖禄孙,宁化人; 明代有赖礼; 清代有赖文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没鹿

    读音:Mòlù【源】 纥豆陵氏,本没鹿回部大人,因部为氏,作没鹿回氏,或作没鹿氏(7,24)。窦统入鲜卑拓拔部为没鹿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

  • 读音:shuǎng【源】 ①少昊(即少皞氏)之司寇曰爽鸠氏,封为诸侯,居齐地爽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),以地为氏(7,60)。亦称爽国,以国为氏(17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春秋时宋大夫甫爽文叔

  • 老彭

    读音:Lǎopéng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那都

    读音:Nādō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并注此音,“唐有那都泥利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閻佳

    读音:Yán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州护军达尔吉之妻为阎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lí【源】 系自姬姓,与骊氏同源。古有孋戎国,也称骊戎国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境),其后以国为氏(15,21,24,60)。【人】 孋仲仁,汉时淮王相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
  • 读音:Tiā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山西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并注此音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亦收,“金有挑挞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勿紐于

    读音:Wù'niǔyú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觿》云: “后周赐磨瑾、契深并为勿纽于氏。”未道其详。或云: “即勿忸于氏。”

  • 读音:Gē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或系出少数民族姓(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Dǒng/Doong,Dung【源】 见《六书正讹》(63)。今朝鲜族亦有此姓。【布】 台湾台中(68,261)、基隆(64)、山东临沭等地均有此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