鄾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读音:dù【源】 ①吴王之裔有蠹氏(8,62)。②郑公族之后有蠹氏,见《姓氏考略》(62)。③孔子弟子,齐人公冶长之后有蠹氏、蛊氏(22)。【变】 一作〔蠧〕(60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
读音:Gāāi珞巴族姓氏。出自萨及氏,源於博嘎尔部落。为父系氏族,或以代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Wò沃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商王太甲子沃丁之后。二是周代宋国国君微子启之后。沃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太原郡(今山西太原)。沃姓历史人物有沃隽,汉代人。在蓬莱岛修道,传说得道成仙。沃墅,
读音:Gé/Ger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4)。
读音:Ālèdān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,亦作“阿尔丹”。或改单姓阿、安、金。阿、安,系取阿勒丹之首音谐“阿”、“安”而得; “金”则为
读音:Bià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人】辨武,汉时淮南名士(15,21)。辨机,唐时婺人,尚高阳公主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以地为氏。《姓氏考略
读音:yù【源】 愈豆氏所改(62)。【布】 河南林县(343)、北京、上海(91)、台湾新竹、台南、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愈植,宋宝庆中知高安县军事(15,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
读音:jiù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臼季,即胥臣,字季子,食采于臼(即臼衰,故城在今山西解县西北25里),故称臼季,其后以邑为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宋国华䝙家臣臼任之后(7,9)。【望
读音:Xiànqiū【源】 宪丘,地名,以所居地为氏(60,62,63)。【变】 一作献丘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献丘,以所居之地为氏。”
读音:yóng姓也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