钭
读音:Tǒu
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。相传战国时期,田氏代齐,原齐国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,生活十分艰苦,居洞穴,食野菜,以酒器钭作釜锅,用以烹煮食物,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酒器钭为姓,称为钭氏。
钭姓历史人物有钭滔,宋代官员,为官期间有德政,乡里人称他为“白眉”(意指兄弟辈中的优秀杰出者)。
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四十六位。
今临海有此姓。五代汉有钭滔,为处州刺史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。相传战国时期,田氏代齐,原齐国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,生活十分艰苦,居洞穴,食野菜,以酒器钭作釜锅,用以烹煮食物,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酒器钭为姓,称为钭氏。
钭姓历史人物有钭滔,宋代官员,为官期间有德政,乡里人称他为“白眉”(意指兄弟辈中的优秀杰出者)。
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四十六位。
今临海有此姓。五代汉有钭滔,为处州刺史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Hángān【综】 彝族姓。又称〔普跌耶布〕,四川马边、峨边、甘洛等地均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Dōngyáng【源】 春秋时鲁、齐、晋皆有东阳之地。鲁之东阳在泰山南,齐之东阳近莱,晋之东阳在魏郡广平以北。必其先列国大夫以采邑为氏者(7,60,62)。一说,出东阳郡,见《姓苑》(12,21
读音:yīng晋大夫赵婴齐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仲衍之后有婴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Tā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西之武宣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武宣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fù lǚ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副吕氏为副氏,一说改为吕氏(7,12,17,44,62)。亦作富陵(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改为吕氏”,又云: “副吕
读音:Jī【源】①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鸡人之官,掌供鸡牲,办其物,大祭祀夜呼旦以警起百官,或其后以为氏(60,62)。②西夏时吐蕃族姓(101)。【变】亦作〔鷄(鸡)〕(21)。【布】广西钦州(364)
读音:Sā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“臊胪”。
读音:E-láwē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。亦剌马丹,阿剌温氏,元至元中任镇江路广平翼下千户所达鲁花赤,见《至顺镇江志》(399)。
读音:sì rén【源】 古寺人之后有寺氏、寺人氏(60)。一说,春秋时晋国寺人披之后,见《左传》(17)。一说,春秋时宋国寺人惠墙伊戾之后(6,21)。寺人,官名,掌府寺之官(12)。齐寺人貂、寺人
读音:Huò’ěr【综】 清满洲镶白旗中有霍尔氏(25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