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áng

阳姓的起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出自姬姓。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,其后代便以邑名为姓氏。二是出自姒姓。夏禹的后人有阳姓。三是出自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,因封邑在阳关而得阳姓。四是出自芈姓。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,扬的孙子匄任楚平王时令尹,被封于阳,又称阳,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氏。

阳姓的发源地主要在今山东境内。如今,阳姓尤以湖南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等省区为多。

阳姓历史人物有阳货,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。季氏几代把持鲁国朝政,而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。季平子死后,阳货专权管理鲁国政事。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,失败后逃往晋国。阳雍伯,一称羊公,汉代人。据说他曾经连续三年为行人免费提供食物。后来有一个受过他恩惠的人回赠给他一升菜子,并告诉他:“种此生美玉,并得好妇。”他将菜子种下后果然长出美玉,他以之为聘礼迎娶北平徐氏女,后生子十人,皆俊朗有才,位至卿相。阳城,唐代人,曾任道州刺史。当时道州一带多矮人,地方官把矮人作为特产贡献给朝廷,专供取乐玩耍。阳城上疏历陈因贡矮奴给道州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,要求免除,获皇上同意。道州百姓感激不尽,奉阳城为福星,将他塑造成为天官模样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之心。

阳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百位。


阳,古国名。周惠王时,齐人迁阳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姓考》)

其国近齐,闵二年,齐人迁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,后裔避周乱适燕,因邑命氏。望出玉田。(见《广韵》)

▲<春秋鲁>阳虎,为季氏家臣。<后魏>阳球,泉州人,九江太守。<宋>阳孝本,赣人,隐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晁

    读音:shǐ cháo与“史朝”同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卫史晁之后。” “以官、名为氏”。——春秋卫国史官名晁者之后,以 “史晁” 为氏。一作

  • 偃师

    读音:yǎn shī陈太子偃师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夏陽

    读音:Xiàyáng【源】 虢叔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)。以采邑为氏(7,24,60)。夏阳,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。【人】 夏阳说,春秋时晋大夫(7,11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

  • 读音:Xún【源】浔,江西九江别名,或以地为姓(91)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浔,为江西九江的别称,以地名为姓。” (按

  • 读音:tǎn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望】 略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、武汉(91)、山东滨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坦中庸,宋时绍兴年进士,累官至提点刑狱(15,60)。一

  • 祝國

    读音:Zhùguó【源】 卫公族之后有祝国氏(19,21)。

  • 读音:Pái【源】 ①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②景颇族勒排氏,汉姓为排(166,168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(91)、台湾屏东、桃园(68,261)、北京、山西、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

  • 那破尼

    读音:Nāpò′ní景颇族姓氏。含有 “最先开工” 之意,以之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杜西博楞

    读音:Dùxībólènɡ【综】 僜人复姓,系杜西、博楞两单姓合成,世居西藏察隅(171)。

  • 失保嗔

    读音:Shībǎochēn/Sibaruci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明时蒙古部落名,亦作〔失保赤〕,以部为氏,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(384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