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Kuí

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汤灭夏后,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,建大隗国(今湖北秭归东南一带),后被灭。其子孙以原国名为氏。二是淑隗和季隗之后。春秋时,狄人讨伐廧咎如时,俘获两个女子淑隗和季隗,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,称隗氏。

隗姓今尤以北京、河北为多。

隗姓历史人物有隗嚣,东汉人。王莽末为当地豪强拥立起兵,初附刘玄,自称西州上将军,后归光武帝。又叛,屡为汉军所败,忧愤死。

隗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二十六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魁(Kuí)(91)、归(Guí)(84)。【源】①古帝大隗氏(一说鬼隗氏)之后(17,60)。②春秋时翟国隗姓,子孙因氏焉(6,17,21,70),盖以姓为氏。翟即狄,春秋时赤狄,高车族(70)。晋魏之世,氐、叟、屠各等族均有隗氏,见《晋书》(70,242)。③西夏人姓(24)。④清满洲八旗姓萨察氏之后改为隗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【望】西河(1,60),河西(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隗林,秦时丞相,见《史记》(15,21,70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亦广: 今河北之辛集,辽宁之清原、建平,山西之大同、阳泉、忻州,湖北之监利、老河口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引 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注云: “春秋时翟国姓,子孙因氏焉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 有丞相隗林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 则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芈姓 (据 《姓考》)。隗,周代国名,楚同姓国。隗,《左传》作夔,即今湖北秭归县东夔子城。秦有隗林; 汉有瑰嚣。”

一音wěi,亦现行姓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斜茹

    读音:Xiérú【综】 白马人姓。意为马鸣,世居四川、甘肃一带,汉姓为肖(220)。

  • 读音:Páo/Paur,Pau【源】通鲍,见《金文编·革部》(86)。

  • 威载

    读音:Wēizài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 (西) 夏武功大夫威载师宪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fěi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蜚氏或为殷纣王之臣蜚廉之后,或即飞氏(62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飞”据《潜夫论》云: “即

  • 茄茄

    读音:Jiājiā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野辭

    读音:Yěcí【源】 ①唐时党项族姓有野辞氏(7,15,60)。②南北朝时拓拔部八姓之一有野辞氏(60,62)。【变】 《宋史》作〔野乱〕(40),《新五代史》作野利(52),《通考》作野律(54)。

  • 賀

    读音:Hèbá/Hopa【源】贺拔,高车部落名,归魏后以部为氏(70)。亦见《魏书》(6,7,12,17,27)。 【变】①一作〔何拔〕(17,62)。②北魏时改为何氏(7,27,60)。一说,改为贺

  • 读音:Kuài【源】 ①哙,春秋时卫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②燕王哙之后(8,12,17,60)。【望】谯郡(17),燕郡(418)。【人】哙参,周时孝子,见《孝子传》(7,12)。罕见姓

  • 读音:Chǎi【源】见《姓觿》(17)。 【望】安邑(17,418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亦收。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茝为一

  • 读音:Xié【音】 又音夹(Jiā)(17)。【源】 ①小邾子之后有挟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曹挟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