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补血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橘叶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即跗骨。详该条。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肛门内外皆有,遇大便即出血疼痛。”又名混合痔。指生于肛门齿线上下,在同一方位和括约肌间沟消失的痔。参见内痔、外痔条。
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。”
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。
病名。系指舌上生泡如珠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舌上珠此心脾积热,舌生白泡大小不一,六脉洪大。”生于舌下者名舌下珠。治宜凉血解毒。可选用犀角地黄汤、导赤散、凉膈散等加减。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七十九。指小儿因疳而致的癖疾,疳、癖并存之证。癖块潜匿于右胁下,其状如梳,触之隐痛。兼见肌肉不生,渐成羸瘦,或作潮热,肚腹渐大。治宜消疳化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