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肌腠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陷脉为痿,留连肉腠。”详肌腠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玉米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藏茄之藏语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。②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。即葶苈丸第一方,见葶苈丸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与生平不详。撰有《简验方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。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,多见手足部。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,迅速蔓延成片,继则疼痛剧烈,患肢水肿,出现水泡,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,皮肉腐烂,周围转
中医眼科外治方法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。以清水、淡盐水或药物煎水,洗涤眼部。适用于外障眼疾刺痒多痂、眵泪胶粘等症。
阴气并结也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并阴,并阴者,脉顺清而愈。”
骨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五十二。又名脑盖骨、头颅盖、头盖骨、巅顶骨。即顶骨。左右各一,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。李时珍:“人之头圆如盖,穹窿象天,泥丸之宫,神灵所集,……故有天灵盖诸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