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痿
即产后风痿。详该条。
即产后风痿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风湿合邪而引起的通身水肿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通身肿者,头面手足皆肿也。得病之由,内停湿饮,外感风邪,风湿相搏,水道不利,外攻肌肤而为肿也。”肿势严重的,用疏凿饮子以消水;症状
【介绍】:见李时珍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为瘰疬单个生于颈项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山矾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运气著作。1卷。清·吴谦等编纂。刊于1742年。此书即《医宗金鉴》之卷35。本书将《内经》运气要语编成歌诀,并列图于前,俾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。全书共绘太虚、阴阳等图24幅,歌诀29章,图下歌后多有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明·李中梓撰。约刊于明末。1667年又经尤乘增订,收入《士材三书》中。李氏将药物分为草、谷、木、菜、果、寓木、苞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及金石等14部,共收药物341种。重点叙述了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卷。旧题东汉·华佗撰。已佚。王叔和《脉经》曾引华佗“察声色要诀”,其内容或系此书的组成部分。
病名。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。多由骨髓空虚,邪气乘隙侵袭所致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骨,骨重不可举,骨髓痠痛,寒气至,名曰骨痹。”症见骨节疼痛,四肢沉重难举,有麻冷感。治宜补肾祛邪,用安肾
病名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阴湿鼓胀,寒湿留着中焦,清阳不布,满腹坚胀,面黄,不渴,不食,脉沉迟,宜通阳汤。”参见鼓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