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系痘疮入眼之俗称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15卷(一作14卷)。金·张子和撰。撰年不详。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,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,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,并附较多治案。相传此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形圆而小,疮口内有油者。治同疔疮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驳骨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医学启源》。为罂粟壳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①早晚。②通潮汐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指婴儿眼多眵泪,二便不利,或利而有血水,甚至手常拳紧,脚常搐缩,眼常斜视,身常掣跳的证候。治宜大连翘饮子以解散诸热;继予消风散以祛风解痉。
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陈芥菜卤汁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平治会萃》卷三。即酒齇鼻。详该条。
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、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;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