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病名。即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的创伤。见《神农本草经》卷中。又名刃伤、金疮、金伤、金刃伤、金疡。亦有将伤后夹感毒邪溃烂成疮,称为金疮或金疡。本病轻者皮肉破损,疼痛、流血;重者伤筋、血流不止、疼痛难忍,并
即锁子骨。详拄骨条。
《温热论》:“入营犹可透热转气。”即透营转气。见该条。
即水肿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寸口脉沉而迟,沉则为水,迟则为寒,寒水相搏,趺阳脉伏,水谷不化,脾气衰则骛溏,胃气衰则身肿。”“肺水者,其身肿,小便难。”本病有风寒身肿、寒湿身肿、湿热身肿、燥
即膀胱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开鬼门,洁净府。”详膀胱条。
六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手太阳之本,在外踝之后;标,在命门之上一寸也。”马莳注:“手太阳小肠经之本,在手外踝之后,疑养老穴,标在命门之上一寸,疑是督脉经命门上十三椎悬枢。”
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
病名。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白茧唇、紧唇、沈唇。多由思虑伤脾,心火内炽,脾胃积热;或水亏火旺,火毒蕴结唇部所致。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,逐渐增大,坚硬疼痛,白皮皱裂,形如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