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景图解
见顾氏医镜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,指两眉之间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神失守位,即神游上丹田。”后世作为气功意守的部位之一。参见丹田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痧胀而有呃逆者。《痧胀玉衡·呃逆痧》:“痧胀为呃,有痰火血郁之分,有食阻气阻之异,有病重喘呃之凶。苟非细辨受病之原,用药稍或不妥,非惟不效,势必呃死,是明痧呃之害焉。”治宜放痧,方用细辛大
见肘后备急方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泽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学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编。本书语释李时珍所著《濒湖脉学》作为初学脉法的阶梯。全书按概论、各论性质将原本七言诀、四言诀的次序颠倒,并就其不同的内容,分成段落,另加标题。此外,删节了原书中一些不切实际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红紫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五输穴。详该条。
唐代医官职称,设于太医署、尚药局中,各4名。
【介绍】:见苏轼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外台秘要》作横舌,即哑门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