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峻寿,又字耐庵。嘉应(广东梅县)人,撰有《医学精要》8卷(1800年刊行),主论儿科,兼及杂症,论痘疹病较详。
骨名。又名成骨。即胫骨。参胻骨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
治法理论之一种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。”引,引领,引出。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,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,本指针法而言,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。《类经》十二卷
食疗著作。①4卷。清·柴裔撰。刊于1741年。本书集常用食品468种,分水、谷、菜、草、木、石、果、禽、兽、鳞、鱼、介、虫、人等14部。各物明其性味,别其功治,多辑自前人著述。末附《食物金镜》一篇。②
病证名。见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。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,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。《难经·五十五难》:“积者,阴气也,其始发有常处,其痛不离其部,上下有所终始,左右有所穷处。”并有五积之分。心积名伏梁,肝积名肥
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皆因肺气不清,(鼻)孔内生肉塞满,名曰鼻息。”即鼻息肉。详该条。
即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候呼引针。”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。
病名。岩通癌。为舌恶性肿瘤。又称舌蕈。《谦益斋外科医案》上编:“心开窍于舌,心邪郁滞,舌尖结粒,时大时小,久成舌岩重症。”
古代眼科术语。《龙树菩萨眼论》指日、月、火为三光。犹见三光是指视力严重减退,尚存光感。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,常以能否看见三光,辨别患眼有无光感,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,并以此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