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心痛

冷心痛
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指因寒所致的心痛。症见心痛绵绵不休,喜暖喜按,肢冷,溺清不渴,脉迟微细。治宜温化为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心病源流》:“外受寒,当温散;内受寒,当温利;久则寒必郁,当疏解。总治宜术附汤虚寒温补,宜归脾汤加干姜肉桂菖蒲。肾寒乘心,痛则心悬如饥,泄利下重,宜五积散寒气背俞之脉,则血脉涩。血脉涩,则血虚,血虚则痛。其俞注于心,故相引而痛,宜桂枝四七汤、神效散。”参见心痛、寒厥心痛冷气心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十一号暌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救苦丹第二方,见救苦丹条。

  • 循经考穴编

    针灸经脉专书。2卷。约成书于17世纪初(明末)。撰人佚名。此书专论经脉流注,对于经脉经穴进行了较详细的考证,并附人体脏腑内景图。现有1955年群联出版社的影印本。

  • 疙瘩瘟

    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以遍身红肿发块如瘤为特征。《伤寒温疫条辨》卷一:“疙瘩温,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是也。”证见遍身流走,病情危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疙瘩瘟,发块如瘤,遍身流走,旦发夕死是也。”

  • 野含羞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合萌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毛爪参

    见《云南经济植物》。为白云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痰咳

    病名。一名痰嗽。指痰盛致咳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痰咳,痰出咳止。胸膈多满。……痰郁肺经,咳则涎多。或结胸者,二陈汤加枳、梗、瓜蒌、黄芩、贝母,甚者鹤顶丹;痰积流入肺脘,久咳不得睡者,兜铃丸;痰因火动者

  • 午后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咳嗽午后发作者。亦称劳嗽。为阴虚所致。《明医杂著》卷二:“午后嗽者,属阴虚,即劳嗽也,宜补阴降火。……愚按前症,属肾气亏损,火炎水涸,或津液涌而为痰者,乃真脏为患也。须用六味地黄丸壮肾水,滋

  • 热晕

    病证名。指眩晕由火热炎上所致者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热晕,火热上攻,烦渴引饮,或暑月热盛,宜大黄散、荆黄汤。”参见火冲眩晕条。

  • 杨梅圈疮

    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即杨梅圈。见该条。

  • 伤寒论辑义按

    书名。丹波元简辑义,恽铁樵按。恽氏以日人丹波氏《伤寒论辑义》为蓝本,将个人的读书临证体会写成按语附于各节条文之后,并增补沈芊绿、王丙、喜多村等中日《伤寒论》注家的一些注文编纂而成。书中联系西医生理、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