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·治骨蒸劳诸方》。详骨蒸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蒺藜散,见该条。
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
丛书名。12卷,附余2卷。清·朱青恬辑。刊于1753年。共7种:《运气要略》、《脉法心参》、《医方捷径》、《伤寒论注》、《金匮要略注》、《妇科辑要》、《幼科辑要》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豹文刺者,左右前后针之,中脉为故,以取经络之血者,此心之应也。”指于患部前后左右的血脉针刺出血的刺法。以其针时出血,痕若豹纹,故名豹文刺。因心主血脉,故本法应心而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为瘰疬单个生于颈项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胡麻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要药分剂》。为芦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眉毛的内侧端。②指攒竹穴。属膀胱经。位于眉毛的内侧端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从风憎风,刺眉头。”王冰注:“谓攒竹穴也。”